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元的启示 ⑤
中国电影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2010年票房超越100亿元,只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起点。未来5年、10年,中国电影票房将向着300亿元、400亿元乃至更高目标迈进。

院线建设:

电影腾飞的宽广舞台

电影院是电影放映的主要阵地,是电影这种文化产品给广大观众带来精神享受的主要场所,更是巨额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重要场所。院线数量的多少,与电影票房收入有着直接的联系。

然而相对于我国十几亿的人口来说,我们的院线数量相对较少。2010年,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1533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虽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仍然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目前,我国每10万人拥有的银幕数只有0.41块,而美国却是12.7块,差距达到30多倍。同时,电影院线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数量很少,偏远地区的群众看电影还比较困难。电影院和电影银幕数量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

银幕数量对于电影产业发展的贡献巨大,可以用一组数据作为对比:当中国的有效银幕只有不到2000块时,一部电影票房收入3000万元就可以成为票房冠军。但2010年,中国的有效银幕达到6200块时,2亿元以上的票房才算是出类拔萃的大片。

目前,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银幕建设很多支持,仅2010年上半年,我国银幕数就增加了577块,一些城市远郊区和二、三线城市的影院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填补。然而,对于一个发展完备的电影产业来说,市场的调节功能应该起主导作用。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上,银幕的稀缺已经得到了部分投资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资本注入到院线的建设上,并充分利用电影院聚拢人气的功能,推动周边商业业态共同发展。

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名为“京华水韵”的大型项目集群即将落户。该项目集群包括5D秀《炫幻北京》、36幕多形态动漫影城、数字娱乐互动体验馆等多种娱乐休闲及购物消费业态,建成后将以影视产业带动当地商业、娱乐业的繁荣。

负责该项目的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公司是一家具有18年历史的民营文化传媒机构,董事长孙健君告诉记者,“36块银幕带来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不仅对周边商业价值的提升有作用,更能将整个配套消费业态打造起来。

它能将所有人流集中起来,与周边消费业态一结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动力。”

在中小城市院线的开发上,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表示,“现在在中小城市建设影院的体制障碍已经不存在,数字技术的发展又为在这些城市同步上映新片提供了可能性。”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类型的影院,满足广大群众不同层次的观影需求。

合理排片机制:

为中小影片创造空间

电影产业作为高投入、高收益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有一批大型企业在产业的发展运营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主体的强弱,始终是电影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形成以大型电影企业为龙头,中小电影企业配套服务的市场格局,成为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每年电影上映争抢最激烈的档期,小成本影片总是处于劣势。根据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部门提供的数据,2010年贺岁档某日,《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赵氏孤儿》三部大片,就占了超过九成的放映市场。大片的强势让中小成本的影片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冒险与大片同挤观影人气档期,要么避开大片锋芒,但又不得不陷入同类竞争的困境。

从2010年电影票房收入曲线中可以发现,6月和10月票房收入特别低迷,究其原因,6月是因为大部分中小影片怕与7月暑期档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撞期,一个月共有26部中小影片上映,结果仅有为数不多的影片赚钱。而10月则是中小影片为了避开贺岁档,有27部中小影片挤进这个月份,最终赚钱的影片也很少。事实证明,中小成本影片亟须一条通往大银幕,并获得商业回报的渠道。

目前,一些院线已经开始尝试提供差异性的产品。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广阔的零售网络——遍及26个省份的136个影院。2010年,他们尝试发行了《康定情歌》和《寻找成龙》。“这两部片子不是所有院线同步上映的,只在中影星美和有联系的院线上映,但两部片子都赚钱了。”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连宝说。

在排片机制上,万达院线也有它自己的优势。万达院线拥有自己的放映数据库,每天各家影院的放映场次、上座率都会汇总到总部,这些数据会成为银幕资源如何分配的依据。由于所有院线对大片的判断几乎相差无几,在这部分收入上是粗放还是精细地分配银幕资源,对最终的票房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中小影片的银幕资源分配才是票房决胜的关键。万达院线的大片全国占比,基本上都处于15%左右的稳定状态。但中小影片上的票房收入,很多都超过了这一平均占比,甚至很多影片可以占到全国票房收入的20%以上。通过垂直管理系统做到电影产品的精细化运作,确实可以更大程度地撬动银幕资源的放映能力。

《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结构时提到,中国电影产品结构仍然是金字塔形,绝大部分的中小投资影片成为金字塔的底部,他们分享着电影业中不到20%的收入,金字塔尖的几部大片,却包揽了这个市场上80%的收入。而一个电影产业的健康产品结构应该是纺锤体,形成这一形态必须要依靠中等规模的影片生产,票房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特别是5000万元以上影片数量尚需不断扩大。“中国的电影产业应该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饶曙光说。

拉长产业链:

创造票房之外的财富

在轰轰烈烈的票房新高背后,我们也应当看到,电影作为集合了大量智慧与创意的文化产品,仅仅依靠票房来赚钱是不够的,还应该借鉴好莱坞成熟的电影运作模式,拉长电影产业链,让更多的衍生产品将电影的创意价值发挥到极致。

2010年上半年在全球上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其中的创意在时尚界就刮起了一股小小的旋风,欧美时装界为这部电影推出的服装和配饰设计将近20种。迪斯尼与美国时装设计师合作,推出爱丽丝梦游仙境连衣裙;范思哲推出了“蛋糕”高跟鞋;珠宝设计师汤姆·宾斯设计了“爱丽丝梦游仙境”耳坠;就连一个指甲油品牌都推出了“疯狂帽匠”和“爱丽丝红”两种颜色。在去年9月《盗梦空间》上映时,也曾出现无数影迷抢购其中的小道具“陀螺”的场景。在电影工业发达的好莱坞,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高达影片总收入的73%,远高于电影本身。

而国产电影在衍生品的开发上却显得有些不足。除了后期的出版物和影音产品外,很少有叫好又热卖的衍生产品出现。

其实电影产业不仅包括电影票房和广告收入,电影海报、音像制品、各类玩具、邮票、纪念品、电子游戏、主题公园、图书等电影衍生品,也是电影产业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电影衍生产品已成新兴的高成长性行业,不仅对电影产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也影响到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到电影衍生品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了。”派格太合董事长孙健君说,“电影是一个裂变的核心,它本身的经济价值目前已经发挥到了顶点,但是电影衍生品的价值还没有被大家充分认识。”孙健君表示,派格太合将在位于北京通州区“京华水韵”项目中,借鉴北美的3个成功商业案例,建设相关的娱乐、购物设施,其中还包括专门出售电影衍生品的商店,“我们要做的不是娱乐消费,而是娱乐化的消费,要让文化创意与娱乐的附加值在消费领域创造它真正的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