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活创新源头
韩 霁

伴随着国家科技奖励各奖项的逐一揭晓,人们为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的进步而倍感振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的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大部分授予了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充分显示出党和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

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一批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成为国家科技奖励的一大亮点。但是,我们也看到,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出现空缺,这一方面说明国家科技奖励的严肃和严格,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投入不断加大,但在整个科技投入的比例却增加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着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厚此薄彼的现象。由于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体现得越来越充分,因此各投入主体对技术创新的热情明显增强,希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这种出发点无可厚非,但必须明确的是,基础研究位于自主创新活动链条中的上游,是知识供给的源头。没有基础研究的支持任何创新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基础研究的特征是周期长、风险大,厚积薄发。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思考了10多年,安德鲁·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用了7年多的时间,丁肇中确定电子半径小到不能测量,花了近20年的时间。由于基础研究成果的超前性,其深刻的内在价值往往当时并不能被充分认识,但基础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可能会对日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纵观近代高技术领域取得的种种伟大成就,包括信息技术、核科学技术、激光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等,无不植根于基础科学。现在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互联网技术,就是来源于高能物理这一基础科学研究。实践证明,基础研究的进步会不断拓展出新的技术领域,创造新的社会需求。

“对待基础研究,不能过分追求立竿见影。”清华大学彭练矛教授一再强调。他领导的项目组完成的“定量电子显微学方法与氧化钛纳米结构研究”获得今年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本人从事这方面研究近20年,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是海外归国人员,都在相关领域持续研究多年,正是因为有了长期的积累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而这项研究对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建议,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应加强顶层设计,及早布局,虽然有些领域研究的前景还有不确定性,“但如果等到完全明确了,就已经失去先机了,这就是前沿科学的特点。”

众所周知,基础研究的突破点难以预测,奠定了20世纪科技革命基础的量子论和相对论都是科学家自由探索后的结果。但是,这不等于说基础科学的发展不需要规划,相反,由于其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它更需要规划,只是基础科学的规划并不是要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而是要革除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提出重要的保证措施,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人才培养的规划,为科学家的自由探索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

科学既是无尽的前沿也是无尽的资源。历史证明,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有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只有繁荣和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加强知识积累和人才储备,从源头上占有未来发展的先机,才能迎接未来科技革命的挑战,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