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资源打造“热”产业
本报记者 王 玥
1月6日,参赛选手参照模型进行冰雕制作。当日,第25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拉开帷幕。新华社记者 王 松摄

“冰雪是资源,寒冷是优势。”随着冰雪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很多城市和地区纷纷发展冰雪旅游。冰与雪已成为不少城市和地区发展“冰雪经济”的宝贵资源。

因地制宜

——打造冰雪产业链

“龙江地冻雪化银,北国天寒冰成金。”冬日的哈尔滨瑞雪纷飞。作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一幕重头戏,第23届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纷飞的雪花中拉开帷幕。看雪雕,赏民俗,参与游艺项目,品尝各地美食……今年雪博会设置的活动丰富多彩。

从福建来的游客曹女士带着自己的儿子在雪博会展示区的空地上堆起了雪人,她告诉记者,“我以前来过哈尔滨,很喜欢这里的雪雕、冰雕作品,这次是专程带孩子来看的。”

据介绍,哈尔滨的冬季旅游市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火爆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02.7万人次。

哈尔滨的冰雪美景吸引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而冰雪旅游也为哈尔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进行消费,不仅为哈尔滨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使服务业比重加大,有利于城市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化发展。据统计,2010年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实现旅游总收入110.61亿元,同比增长22.3%。

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对长春经济的拉动与哈尔滨冰雪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从2003年举办以来,滑雪节期间长春市旅游收入同比平均增长20%,接待游客数同比平均增长7%。

塑造品牌

——持续创新是关键

从1988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有22年历史的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已经逐步成长为一个响亮的品牌。

张桂霞是本届雪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她已连续多年参与雪博会的筹备、组织工作,对雪博会的每一点成长和变化都深有感触。她坦言,打造出这样一个品牌并不容易。

“冰雪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要不断推陈出新。”张桂霞说,她和同事们曾经觉得雪博会各方面都已经做得很完善了,但是后来到国内其他城市和国外考察后才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许多城市对冰雪活动策划的用心和创新让她感到了压力。“创新必须要持续不断。”她说。

据张桂霞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雪博会在雪雕艺术的表现上采用了新方式,首次将民间剪纸艺术巧妙地融合在雪雕创作中。他们还着力开发太阳岛现有的各类艺术馆资源,与艺术馆开展合作,推出“雪映奇葩”艺术馆之旅,让游客在观赏雪雕作品的同时能受到人文艺术的熏陶。

体现特色

——冰雪搭台文化唱戏

除了哈尔滨的雪博会,北京平谷第四届国际冰雪节等也都在2010年12月下旬陆续开幕。虽然都是主打冰雪旅游,但每个冰雪节的主办方都努力赋予冰雪节不同的文化内涵,以体现冰雪节之间的差异性和自身特色。

2010年的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主打“国际牌”。本届雪博会是哈尔滨与意大利的伊尼琴和维吉里奥两个友好城市联合举办的,所以在雪博会的展示园区里,随处可见富有浓郁意大利特色的雪雕作品。

“很多外国游客来参观雪博会的时候,都经常问我这些雪雕作品有什么来历和故事。”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讲解员高展告诉记者,为了能准确解答游客们的问题,他每次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西岭雪山是国家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而且多次承办高山滑雪比赛。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去年底开幕的中国西岭雪山第11届南国国际冰雪节就把主题定位在体育旅游上,将体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不仅感受冰天雪地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各式各样的趣味运动项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