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县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纪事
留客村里数能人
文/本报通讯员 李彦彬 孙 蒙

过去,这是个被十里八乡说成是“乱村、烂村”的村子,村干部一年一换,集体债务200多万元……这个村子却有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名字——留客村。如今,当你走进这个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郊区的村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日光温室大棚;街道宽了`,路面平了,多年摸黑的大街装上了路灯;在玉米地旁,乡亲们坐在一起谈论的是如何租大棚、种啥品种的蔬菜……

对于今天的变化,李村镇党委书记李德臣说,“改变村貌,靠的是留客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也多亏了村里的带头人范拉祥。”范拉祥在留客村土生土长,18岁外出谋生打拼,一直在外省从事矿业经营。李德臣先后两次找范拉祥谈心,谈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责任。范拉祥致富不忘故乡情,毅然选择回乡支援家乡建设。

留客村4000多口人,原来全指望村里的一口老井,一座破水塔,供水极不正常,特别是夏季,地势稍高点的用户就吃不上水。范拉祥为此筹得130万元用于500米深水井和供水管道的建设。今年内,新的供水管道就将连通大街小巷。在留客村生活了72年的韩老汉指着眼前的街道说,“过去这里一下雨全是水,根本就没办法出门。现在家家打了渗水井,下雨也不怕出门了。”

村里的居住环境整洁了,村民的心情也舒坦了,范拉祥思考的是要让村民都富起来。

留客村地处邢台郊区,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建设用地增加,原有的蔬菜产销格局被打破。范拉祥抓住这一契机,在留客村上马大棚蔬菜产业。

范拉祥采取了企业化运作模式:村里负责为每个大棚联系贷款4万元,村民只要出21300元就能拥有自己的蔬菜大棚;种出的蔬菜由合作社负责包销,在村边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外销、外运不用担心。

范拉祥多次往返于河北农科院和省农大蔬菜研究所,邀请专家来村里现场考察,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了以蔬菜产业为龙头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帮助下,他们组建了专业合作社,聘请了蔬菜专业技师,并与河北省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留客村首期100个日光温室大棚已建成68个。

“这只是个开场戏,再过两三年,欢迎大家来观光、采摘、做生意,谁在俺村住下来,俺就把谁当亲戚。”范拉祥说,留客村村民热情好客,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