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化论坛
集成应用推动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能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什么?有这样一个案例值得关注:一架波音787客机,所需零部件遍布全球各地的180个供应商,依托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可以实现全球化虚拟协同设计、生产制造、测试销售以及交付使用。

  波音787飞机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的经典范例之一。实际上,由于装备制造特别是机械制造子行业众多,企业量大面广,主要从事单件、小批量生产,工艺路线灵活、制造资源协调困难、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行业固有的特点表明,通过综合集成,加深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是提升传统机械制造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从我国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历史沿革来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起步阶段,企业着重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环境营造。其次是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应用开始实现对企业业务的广度覆盖和深度渗透,先是实现单项业务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然后逐步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和集成,优化业务流程。最后是融合阶段,机械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朝着综合集成的方向发展,开始突破企业边界,实现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支持形成新的工业能力。

  信息化与机械行业的深度融合,效果显而易见。目前,我国一些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如陕鼓集团、徐工集团等,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战略转型。

  另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机械工业(重型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在我国重型矿山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处于综合———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9.4万元/人,而在局部应用阶段和起步阶段,这一数字仅为51.6万元/人和46.4万元/人。

  不过,从目前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来看,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单项业务应用阶段,只有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协同集成方向迈进,少数企业在深度融合上有所尝试。同时,行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资金投入偏少、“轻维护”现象普遍、管理信息化难以深入、“信息化孤岛”有待集成等诸多问题和不足。

  因此,进一步推动我国机械行业两化融合,需要企业在深入挖掘自身需求的基础上,遵循工业信息化发展规律,加大在协同集成和深度融合方面的投入:

  推进研发信息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研发流程、加强集成与融合,构建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平台,这是我国机械行业实现自主创新,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的关键环节。

  推进生产过程信息化,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增强生产过程管控一体化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机械行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推进经营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模式创新,建立数字化管理能力平台,有利于推动我国机械行业商务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决策和风险控制体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机械行业信息化的综合集成,已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简单功能集成与数据共享,而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再造和优化,是对业务模式的创新和提升。以集成软件框架为基础,将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业软件工具与标准、规范、信息、知识等与业务流程充分融合与集成,形成软装备与系统,最终将大大提升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