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铁影响中国  生活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
 1952年四方铁路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

  高铁,拉近时空距离,对文化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让中国经济血脉畅通的同时,也紧密了中国地缘关系、优化了人文环境,加速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历史上每一次运输生产力的提升,都划时代地丰富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拓展着人类社会的生存时空。高铁缩短了中国的时空版图,带来了新的工作就业观念和家庭生活观念。

  正如境外媒体所描述的:“中国正在进行的铁路革命,使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高铁改变的不只是距离,也改变了个人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改变了‘人们对其居住的大陆的看法’。”

高铁带来新的工作生活观念

  高铁改变生活理念。高铁“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加速了人员流动,扩大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范围,有力促进了铁路沿线的“同城化”,改变了人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以及工作模式和发展理念。

  有专家指出,高铁会强化核心城市集聚资源的能力,对周边经济圈起到辐射作用。内地的人才优势,也将强化核心城市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周边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以前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科技人员也许不愿去中小城市,造成小城市科技人才紧缺,大城市却较为饱和。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科技人员也愿意到中小城市工作创业,使人力资源的科学调配与流动成为可能。

高铁带来新的投资经商观念

  高铁改变投资理念。如今,是否有高速铁路通达,已经成为一些企业在异地投资的重要考量指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郑西等区域的经济文化合作正在被重新定位。

  一些企业老总认为,当你到另一座城市的时间比你横穿企业所在城市的时间还要短,而且所耗费成本更低时,你就会想要异地投资。京津、沪宁、郑西、武广、温福等高铁促成半小时、2小时、3小时等经济圈的形成,城际间的铁路交通时间大为缩短。陕西、河南、湖南、福建等省的高铁车站周边,成了投资风向标。浙江海宁一家公司的老总最近也开始关心高铁的建设情况,以前去温州、上海他都是开车去,好几次到温州办事需要一天来回,开车就花了10个小时,回到海宁时,累得手脚发软。甬台温铁路开通后,乘坐舒适、快捷的高速列车,他都能够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与温州的客户商谈业务,“高铁的价值不仅在于交通方便,也让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商机触手可及。”

  越来越密集的高铁交通圈,让动车组在城市间自由驰骋,而各个城市之间的旅游业也随着动车组的开行变得“动力”十足。高铁的开通运营,一扇新的大门被打开,受益的不仅仅是核心城市,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和新城市圈的形成,一些周边区域著名景点所在地也分到了这块“高铁蛋糕”。

高铁带来新的文化旅游观念

  从2009年郑西高铁开通至今,郑西高铁沿线城市推出的“高铁旅游盛宴”一直持续至现在,一系列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惠共赢举措精彩纷呈。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两年来,以时速350公里安全运营,对京津两市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天津市商委调查显示,乘坐京津城际铁路来津的外埠游客消费结构与往日差别在于,用于购物的花费占到旅游消费的33.5%,其购物消费的水平远在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前来津的游客之上。

  高铁给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是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使我们在经济、文化、生活、观念上发生变化,还将深刻地影响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也将使我们传统的经济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产生巨变:财政税收如何适应大规模、大范围的企业扩张和转移;城市管理如何适应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各种需求;社会保障如何适应异地工作、生活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总之,高铁的出现不仅使我国出现经济社会文化互联互通的新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图为1952年四方铁路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