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案例①
海南合理规划适度开发
本报记者 任 意

  在海南省,对海岸带的合理规划、适度开发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2006年4月海南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海南城乡总体规划》“海岸带、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与保护”篇章中,就已经结合岸线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将海南省本岛1528公里海岸线划分为城镇生活岸线、生产岸线、风景旅游岸线和生态保护岸线等四大类型,其中70%为生态保护岸线。

  海岸带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不仅关系到国际旅游岛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的科学布局,还密切关系到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和有序开发建设的长远大局。因此,海南省近期在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时,对于海岸带部分的考虑就显得格外慎重而透彻。

  统计显示,海南海岸线长1528公里,沿海2公里以内的海岸带土地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至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为建设用地的沿海土地为440平方公里,占海岸带土地总面积的14%。至2009年底实际开发利用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约占海岸带土地面积的7.3%。而在这其中,海口至三亚东海岸,岸线长575公里,沿海2公里以内的海岸带土地面积约1150平方公里。至2020年规划为建设用地的沿海土地面积为305平方公里,占东海岸沿海土地面积的26%。至2009年底实际开发利用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仅占东海岸土地面积的13%。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海南岛海岸带的每个区块、每个分段资源的特点都不一样。”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规划纲要》起草组负责人邓小刚认为,这种多样性导致了各区段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导致了所承载人口、产业存在的巨大差异。“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为之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据了解,《规划纲要》将海南岛的海岸带从功能上划分为临港经济区、城镇生活区、旅游休闲区、生态保护区、农业和渔业区六大类型,核心目的是国际旅游岛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这包括不同的产业、不同的项目在空间上的布局,也包括时间上的布局,综合考虑短、中、长不同时期的发展,即现在的开发重点、预留的开发空间和永久不开发的保护区等。

  功能划分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利用的效率原则。“要把最宝贵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到最高、最好。”邓小刚举例说,要做好资源开发的政府引导,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滨海优质土地建设资源,原则上主要用于宾馆酒店、度假村以及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建设,而房地产业则相对要为之让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