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播种小麦一样“种海鲜” 
 无棣县生态养殖的海产品受到各地养殖业户的青睐。 李 政摄

近几年,山东无棣县走海水多元化养殖和淡水养殖的新路子,变“海里捞针”为“海边养珍”,

夏播虾蟹鱼苗,秋收海鲜无数,出现了篮里蟹子爬,桶里鱼儿跳的景象———

像播种小麦一样“种海鲜” 

  在天津、济南的农贸市场,每天清晨都有不少发自山东滨州市无棣县海边的汽车,来这里赶早市,打开特制的仓盖,满车的鲜鱼活蟹引来市民的啧啧赞声。这里篮里蟹子爬,桶里鱼儿跳的新景象,是无棣县开展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进行水产品增殖放流带来的效果。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渤海湾已经向人们敲起了环境污染、资源衰退的警钟。面对现实,无棣县实施了海洋资源修复项目建设,走海水多元化养殖和淡水养殖的新路子,实施了“以养为主、多业并举”的转变,开始变“海里捞针”为“海边养珍”,夏播虾蟹鱼苗,秋收海鲜无数,像播种小麦一样“种海鲜”,在无棣已变成了现实。目前,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76.5万亩,产值11.54亿元,渔业经济占全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无棣县海岸线长102公里,潮间带滩涂面积98万亩,浅海面积150万亩,坡比小,淡水径流多,饵料资源丰富,是对虾、梭子蟹、文蛤等50种水生动物的栖息生长地。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船只的不断增多,海洋生物资源出现了枯竭的征兆。面对现实,无棣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吃”海不能忘了护海,无棣海洋资源必须强力保护,力求海洋与渔业资源生态平衡。

  “渔业部门每年都放流对虾和梭子蟹苗,渔民捕捞梭子蟹的数量比原来增加了四成。现在螃蟹每公斤能卖200多块呢。”海洋捕捞专业村无棣县的水沟村渔民李发文说。

  渔民李发文说的就是无棣县积极实施海洋资源修复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效益。截至目前,已累计放流中国对虾幼苗近3亿尾,三疣梭子蟹1亿只。同时,无棣县还实行封滩护养,保护滩涂贝类资源,分别完成了3个投资均为100万元的缢蛏种质资源保护区、文蛤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和滨州青蛤自然保护场建设,共繁育青蛤苗种1.23亿粒,释放滩涂面积666公顷,成活率达到90%;繁育文蛤苗种93吨,成活率96%。还推广了缢蛏、青蛤、杂色蛤等贝类特色养殖12万亩,年采捕贝类近3万吨,尤其是天然、优质、无污染的原产地贝类原种受到了外地养殖业户的青睐。

  无棣县在进行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积极引导渔民转变观念,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多样化养殖。为了让渔民依靠科技致富,无棣县积极争取列为“全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制定实施方案,编写技术手册,筛选了200户具有代表性的养殖业户,辐射带动2000个业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渔业科技进步。目前,全县对虾养殖面积35万亩,鱼、虾、蟹、贝混养8.1 万亩,缢蛏与对虾混养3.5万亩;建设海参养殖池塘5000 亩;利用盐田养殖丰年虫22.1万亩。

  最值得一提的是无棣县创造了缢蛏与对虾混养循环经济的新模式。把缢蛏与对虾混养在同一养殖池里,对虾的残饵被缢蛏摄食利用,对虾的排泄物也成为缢蛏的饵料。缢蛏还能够对海水进行过滤,净化养殖环境,减轻病害发生。据无棣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怀渤介绍:“目前,这种混养新模式在无棣附近沿海已达到1000亩规模,每亩增加产值近6000元。”

  在发展海水养殖过程中,无棣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渔业龙头发展,至今全县已经拥有埕口盐场海水养殖公司、滨州港友发水产有限公司等5家大型龙头企业,对全县海水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起到了很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埕口盐场养殖公司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无公害示范基地”和市级龙头企业。尤其是海生生物有限公司引进外资2600万元,建设了1000立方水体的养殖车间1.8万立方水体的大棚温室,现已经投入使用,专门养殖大菱鲆、石斑鱼等珍稀水产品,填补了滨州市水产养殖业的一项空白。目前,全县工厂化养殖面积发展到3万平方米,年生产半滑舌鳎、牙鲆、海参、大菱鲆、日本星鲽等各种优质名贵鱼类200多吨。无棣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发展10万亩海参高效生态养殖和30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规划到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2.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1.4亿元,年均递增8%,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

  无棣县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北海新区“三区”叠加区域,国家、省、市对现代渔业发展给予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为促进无棣县大规模高效生态海参养殖与高标准工厂化养殖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了解,近年来县里通过拉长增粗海洋产业链,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海洋科技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另外,无棣县还不断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重点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益,全县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4个,有生态养殖面积45万亩,20万亩养殖水面通过了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对虾、贝类、鱼类、蟹类等9个品种通过了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无棣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海水生态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贝类生产基地,这些绿色产品大部分销往北京、天津和本省的一些城市,部分产品经过精细加工后出口创汇。

        文/本报通讯员 李 政

图: 无棣县生态养殖的海产品受到各地养殖业户的青睐。

李 政摄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