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平顺县生态经济富了农家
本报记者 徐克强

  在山西省平顺县中五井乡留村,全国劳动模范桑林虎在自己家三孔窑洞里,向记者讲述了发展生态经济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山区发展生态经济是从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开始的。”平顺县面积15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到总面积的89.5%,为典型的石灰岩干石山区,植树造林十分艰难。针对在干旱阳坡栽培花椒树成活率低的难题,桑林虎仔细琢磨,带领群众发明了把花椒树立苗栽培改为卧苗栽培的新技术并获得成功。这个技术不但使阳坡花椒树造林成活率由过去的60%提高到99%以上,还使花椒树栽培季节由过去的3个节气变成18个节气。桑林虎主持的《干旱阳坡花椒园栽培技术的研究》曾获得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在全国推广。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留村生态林、经济林已经覆盖了全部山地,昔日土石裸露的荒山变成了保土、保水的成片绿林。

  留村的变迁是平顺县的一个缩影,发展生态经济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2007年以来,平顺县在荒山造林106.75万亩,在公路通道两旁绿化305公里,建成西沟、小赛等81个园林村。2009年,平顺生态建设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5天,在山西省市县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考核中排名第二。目前,全县有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不足3000亩提高到106.7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0.13%提升到41.6%。平顺县委书记陈鹏飞说:“发展生态经济,使平顺走出了一条依托山、延伸山、跨越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平顺县以发展生态经济为龙头,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取得了积极成果。

  旅游业是得益于发展生态经济最显著的产业之一。平顺县旅游局局长段志岗介绍说,2009年,平顺县接待国内外游客5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6%,门票收入近千万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此外,在能源产业方面,平顺县大力发展清洁、环保、可持续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2007年以来新建了浊漳河、十字河、井底河等小水电厂;在林业产业方面,据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杨显林介绍,目前全县共发展经济林30万亩,高效经济林达15万亩以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国内外许多投资者的青睐。山西振东集团投资建设的20万亩连翘基地落户;山东塔山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的通天峡景区破土动工;三元煤业投资10亿元开发太行水乡和神龙湾景区项目即将启动;大唐集团总投资5亿元开发风电项目签约……随着一个个项目投资平顺,该县迎来加速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高潮。

  站在种植着花椒树、核桃树、山桃树等茂密的树丛中,中五井乡留村党支部书记桑建存掰着手指头,用一串数字说明发展生态经济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全村290户人家,有3700亩宜林山地已经全部绿化,其中2700亩是生态林,1000亩是经济林。我们正在向户均2亩核桃树、1亩花椒树的目标发展。核桃树、花椒树亩产分别可以达到8000元和3000元,再加上山桃、山杏、连翘等其他作物的收入,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农民近期以经济林收入为主,中远期以生态林赢利。”

  2009年,平顺县共完成荒山绿化7万亩,新增经济林1万亩,平原绿化0.5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000余亩,完成通道补植补种305公里,园林村建设27个,企业绿化7个,建成80多处生态休闲景点。县长吴小华说,发展生态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根据平顺县“发展看路、生活看住、生态看树”的特点,现在百姓已经享受到发展生态经济的成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