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建行上市之初时的不良贷款率为3.84%,到2010年9月30日,不良贷款率仅为1.14%。股改上市五年来,建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多年保持“双降”。目前,建行风险内控已达到同业领先水平,贷款质量也保持在同业前列。
建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两个词:垂直和平行。一条由首席风险官、风险总监、风险主管、风险经理组成的独立的风险报告线,一种由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共同参与贷前评估、客户评级、贷款申请等各个业务环节的平行作业方式,两者构成了改革的主体内容,推动风险管理向集中、统一、专业的方向转变,由置身流程之外向融入流程转变,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出击转变。
如同所有的改革都会遭遇阻力一样,2005年改革刚刚开始在建行各分行试点时,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上的巨大变化使一些人感到了不理解、不适应。
北京市分行风险总监邓艾兵当年参与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他说:“有争论很正常。大家也都明白,风险管理体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之后改革不得不为,关键是要找到一条既符合公司治理要求、又与建行实际相适应、能促进业务有序健康发展的道路。归根结底,无论总行还是分支行,无论风险条线还是经营条线,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最终一定能够达成共识。”
经过无数次讨论、修改、完善,2006年,改革在建行全面推开。当年7月,38个风险总监走马上任,开始履行全新的岗位职责。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38个风险总监中有36个是异地任职。
几年过去了,经过不断磨合,随着认识的加深,垂直管理和平行作业方式逐渐被全行所认可、接受,成为建行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建行的平行作业方式也在提高工作效率、充分揭示风险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建行很多分行主动扩大了平行作业的广度和深度,以便风险经理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平行作业推广过程中,建行客户经理的风险意识也大大增强,从过去一味追求营销业绩,变成时时处处考虑风险。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建行在同业中率先成立了市场风险管理部,将过去分散在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国际业务等部门的职责进行整合,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的市场风险管理团队,建立了完整、准确的市场风险计量体系,夯实了数据和信息系统等市场风险管理基础。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建行建立了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加强了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库三大管理工具建设,启动了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并于今年5月成功上线,初步建立起业务持续性管理体系,提高了应对重大小概率风险事件的能力。这些工作,对提升建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