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摆鞋方式里的学问
陈学慧

  因为喜欢买鞋,所以就爱逛卖鞋的专柜,逛得多了,还真发现些不同来。

  北京的大商场里,各类鞋大多分品牌摆放。各品牌的鞋一般一种式样只摆出一双来,顾客先是看好了式样,再让营业员去库房找来顾客所需要的尺码,试穿后再决定买还是不买。由于摆出来的样品大多是36码或是37码这种的大众尺码,像我这样穿小尺码鞋的人,常常要等着营业员去库房取鞋来试。有时因看好了好几种式样,只得让营业员多次取鞋,顾客一多,只见营业员满场跑,等费时费劲拿来鞋,也不太可能都买下。这种状况常常搞得我略感“压力”:买吧,不是很满意;不买吧,营业员很热情,往返取鞋跑了好几回了。虽说是顾客至上,不买也没什么,但这种买鞋的过程常常让我感到不是很愉快,且费时很长。

  原以为是因为大商场专柜小,样品鞋不能摆得太多。逛过了鞋城以及单一品牌的专卖店,发现这种摆货的方式及卖鞋的流程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大部分店都是这样卖鞋的。对于鞋号偏大或偏小的顾客来说,买鞋耗时几乎不可避免。

  摆货的方式能不能有所变化?能不能减少让顾客等待的时间?能不能让顾客自由自在地试穿鞋?有机会在德国柏林逛鞋店,让我发现些惊喜。

  在德国柏林的一家大商场,我发现无论是大品牌鞋还是一般的鞋,大多是按尺码划出区域来卖的。即同一尺码下的不同式样的鞋摆在一个区域,穿这个尺码鞋的顾客可以在这里试穿很多式样的鞋,不用反复让营业员取鞋,顾客逛的区域也相对比较集中。

  我在丹麦哥本哈根街头一家百货店还看到了另一种摆鞋的方式。商家在货架设计上动了动脑筋,没有过多地加宽货架,就能让同一种式样的鞋从36码到39码各摆出一双来,顾客试鞋很方便,展示的鞋的式样也不少。

  偶然一次在北京的一家品牌专卖店也看到了一种卖鞋的方式,即把鞋子按价格分区域摆放,比如,100元以下的一个区域,100元到200元的一个区域。因为空间不是很大,每个区域里叠放着很多同一价格区间的样品鞋。正好是夏秋换季时节,这种方式对换季产品的处理很有效果,吸引了很多顾客。

  看来,卖鞋的门道还真是不少。商家可以在品牌专柜的设计上下功夫,让其更加体现品牌的文化内涵,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但同时,商家还可以在细节上,在摆鞋的方式及卖鞋的流程设计上多琢磨。

  陈列货品,实际上是商家在选择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与顾客交流,是一种静态的营销。这里大有学问,既要考虑产品的特性,更要考虑顾客的购买心理。无论是何种摆鞋的方式,是按样式分,还是按尺码分,还是按价格分,各种方式虽然各有利弊,但其目的是一样的,即让顾客选得方便,最终多卖出鞋。

  再好的设计,再好的产品,也都需要有展示的空间。在商品的陈列上下功夫,商家发挥的余地很大。从卖鞋的门道,可见一斑。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