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 营:
坚持高效生态定位 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冯其予 单保江
  山东东营港是周围油田及中海油在渤海湾地区的储备中转站,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全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坐落在东营境内。

曾经,这里是一个因石油而兴起的城市。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带动山东半岛、渤海湾边的这个村落发展成今天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

  如今,东营这个建立不到30年的年轻城市,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中,坚持高效生态定位,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同时拓宽城市发展的空间,悄然实现着自身的第二次创业。

■加速调整

  采用高新技术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依托胜利油田的优势,石油

装备产业在东营市工业格局中

占有相当的比重

  在采访时,东营市的同志告诉记者,东营市的石油装备产业,在为胜利油田提供技术装备保障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集研发、制造、服务、内外贸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目前,东营市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04户,占地方工业的11.4%。2006年至2009年,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三个指标在这4年里分别保持了年均32.5%、59.8%、48%的增长率。

  这一组组数字,凸显东营市以调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进而实现高端进取的不懈努力。近年来,东营市坚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广饶县是东营市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强县。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了解到,该县目前已形成了造纸、橡胶轮胎、纺织印染、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六大支柱产业,每年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广饶县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而是不断调整产业机构,提升内在发展驱动力。目前新兴机电产业在广饶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成为该县区别于传统工业的新生力量。其中,信义集团是国内首家跻身国际汽车主机配套市场的制动片生产企业,先后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主机配套,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东营市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对石化、轮胎等传统产业生产工艺、设备流程进行改造,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引进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2009年,石化、纺织、橡胶轮胎、造纸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0.6亿元、利税169.8亿元、利润108.4亿元。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东营市专门为此出台了工业调整振兴意见和六大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筑特色产业体系。目前,东营市的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3%,比今年年初提高了3.1个百分点。2009年,东营市鉴定登记科技成果11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2项。该市还被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 

■资源整合

  利用园区载体

 促进规模发展

  东营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在新起点上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记者在东营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个信息。东营市在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的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由北向南依次规划布局了临港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四大主体产业区”,把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作为全市的总战略,确立了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

  这样一个决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与东营市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工作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长期以来,东营市的地方经济主要集中在县区,存在布局分散、产业发展缺乏载体等问题。确立这样一个高效生态的定位,是为东营市保持可持续发展定下了基调。”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的同志告诉记者,“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东营发展的战略定位,即坚持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在新起点上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在临港产业区,东营市依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电力能源、现代物流,配套发展关联产业。目前,东营市已与中海油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由其收购经营东营港,投资建设中海油工业园;同时,总投资220亿元的大唐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也全面展开;另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9个项目已经投产。

  高端产业区方面,东营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六大高端产业,以期建成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目前,已引进建设了新型功率半导体、泰克拓普等8个电子信息项目,吉奥、俊山五菱、东方曼3个整车制造及一批汽车零部件项目,风电法兰等11个新能源项目。2009年,东营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51.5亿元之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了46.8%。

  2009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40亿元、利税45亿元、利润30亿元,分别增长20.9%、27.8%、24.7%和24.5%。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石化产业、盐化工产业、轮胎产业形成了产品体系;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则培育了胜利高原、孚瑞特、胜动集团等骨干企业。

  东营市还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胜利高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信义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刹车片、刹车盘制造企业,利华益集团是全国地炼能力最大的企业。

案例

一个石油装备商会的成立

  商会的作用就是要让整个行业加强沟通,统一协调,各展所长,促进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采访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石油装备商会其实很偶然,是一家石油装备企业谈到自己“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到的。

  “石油装备展会是我们的‘引路人’。以前我们得去参加美国休斯敦的OTC石油装备展,现在方便了,家门口就有展会。”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最初去展会上转,到现在在家乡展出,我们不仅获得了技术产品信息,也让更多的国际同行了解了我们的产品。这多亏了石油装备商会的运作。”

  山东石油装备商会是一家领域内的专业商会,2007年7月成立。在山东石油装备商会记者见到了秘书长解传礼,他告诉记者,随着石油装备行业的不断发展,石油装备企业越来越多,但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解传礼说:“过去各类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不太一样,经常是谁也不知道别人有什么产品。商会的作用就是要让整个行业加强沟通,统一协调,各展所长,促进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2008年,第一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举办。谈到这次展会,解传礼显得很是兴奋:“有200多家企业参展,国内外客商达到1万多人次。2009年我们的展出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过去有些国家都不知道我们有这么齐全的石油装备,通过展会我们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

  对此,相关企业也有清醒的认识。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景山说:“技术领先肯定是石油装备企业的根本,问题是怎么才能保持领先,闭门搞研发是走不通的,我们需要了解和沟通,不单是跟国内同行还要结交国际同行。”

  问到当初为什么想到要在东营举办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解传礼说:“东营市跟美国休斯敦市是友好城市,过去每年我们都要组织企业去参展,说实在话,出国参展的成本高,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负担得起。近几年,国内石油装备行业发展很快,东营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石油工业城市,石油装备制造发展走在前列,全市产值3亿元以上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就有24家。”

  对于企业来说,石油装备行业的发展对企业自身也非常重要。山东科瑞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王斌说:“整个行业发展起来,不光科瑞一家受益,大家都受益,采购商也愿意来买我们的产品。”

  谈到未来的设想,解传礼表示,一方面,规范行业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提升行业内企业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展会、参加展会加大与国际同行的接触与合作。

  文/本报记者 冯其予 单保江

案 例

一个村办企业的产业转型之路

  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西水磨村创造了奇迹,西水磨村的轮胎年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西水磨,地处东营市广饶县东隅的一个小村庄。村子不大,却有着让人不能小觑的经济实力:全村股份制合作企业25家,户入股率达到100%,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更令人称奇的是,西水磨村的轮胎年总产量竟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拥有资产80亿元、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6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西水集团。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西水磨村创造了奇迹。

  这样一个小村庄,是如何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

  记者来到西水磨村盛泰集团有限公司采访的时候,赶上车间工人开中饭,记者看了看菜,青椒炒肉片就着大白馒头,味道还真香!

  “咱们村里的这些企业,工人的待遇都还不错。”陪同采访的同志,笑着向记者介绍起村子的创业之路。

  1987年,从部队退伍的宋继明担任西水磨村党支部书记。他和村党支部成员确立了“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的强村思路。

  西水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国栋回忆,当时村里牵头组织22户农民入股,筹集资金18万元,创建了3个橡胶加工联合体,以“群众凑钱,能人办厂,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为特点的发展道路由此发端。后来形成6家骨干公司,由村民推选“能人”对公司进行管理。

  伴随着发展,村子的环境与村办企业发展这一矛盾开始显露。   就在这时候,西水磨村抓住了一个好机会。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用车的需求量大增,西水磨村从中看到了商机,转做农用车轮胎。

  1995年,全村筹资120万元上了3万套农用车轮胎项目。1997年西水集团成立后,又投资2.5亿元新上了汽车载重斜胶轮胎项目,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套。西水集团一跃成为全国8家最大的农用车生产厂家中7家的定点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并在各省区市建立了近200个销售网点,销量占农用车轮胎市场的15%。

  张国栋说:“2000年子午胎的市场前景好,我们就下定决心上子午胎。”2002年底,第一条子午胎生产线建成投产,仅仅一年子午胎的产量就达到了30万套。

  如今,西水集团已具备全钢载重子午胎860万套、全钢工程子午胎20万套、巨型工程子午胎3万套的生产能力。在各省区市建立了3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海外。

 文/本报记者 冯其予 单保江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