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聚焦 关注数字城市发展①
“数字城市”让城市更美好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置警情、应急反应、服务大众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罗庄分局指挥中心大厅。                                              本报记者 徐 红摄

  编者按 城市是经济社会最活跃、发展最快、信息最丰富的区域。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参观者初步展现了信息化城市的美好未来。我国正在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将来“数字城市”完全建成后,其建设成果将惠及每位市民和每一个行业,“数字城市”将会让城市更美好。

  当您在快速公交(BRT)的站台上查看电子地图时,当您在网上寻找旅游出行信息时,当您通过手机定位查找附近商家打折信息时,您是否意识到,“数字城市”正在悄悄改变城市的管理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实现“一张图”管理

  “‘数字城市’提高了工作效率。土地部门因为用上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让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监管范围中,违法用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数字惠州’建立以来,全市违法用地总量下降83%,而且因违法用地需要拆除和复耕复绿的现象也大量减少。”广东省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麦镜儒说。

  日前,记者在跟随国家测绘局组织的“数字城市中国行”的采访活动中发现,数字城市之所以给城市管理带来高效,是因为数字城市都实行了“一张图”管理,建立了统一、权威、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全市各部门数据资源得到共享,减少了重复劳动,数字成果也得到充分利用。

  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孙贤龙介绍说:“以前基础数据不全,纸制图又不直观,制约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工商部门以前一年审批的企业只有几百家,现在达到上万家,根本无法在纸制图上标示清楚。而审批一个工商经济户,审批人往往要到实地去勘查了解,工作效率低。现在有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有了位置坐标,有了更详细的属性信息,只要在电脑上一点一查,5分钟就完成了。所以说,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建立,也是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平台,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广东省惠州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开展“数字惠州”建设,惠州市副市长黄锦辉说:“对于一个政府决策者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很难及时掌握来自各部门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有了‘数字惠州’,可及时为决策层提供全面的各部门最新动态和公共管理的宏观信息,为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监管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准确数据支持。”

  正在基于数字城市建立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信息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实现 “一张图”管理,使数字城市直接服务于各个部门和行业,城市公共管理、应急处理、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决策能力才得以大幅提高。

搭建数字化空间

  据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胥燕婴介绍,“十一五”期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个城市(区)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40个城市已经建成,带动各地基础测绘投入约12亿元,并通过边建设边应用,在全国开展了包括规划、国土、公安等30多个领域总计600多个应用专业部门示范,在促进科学决策、精细管理、节能低碳、提高信息化和社会管理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80%以上与地理位置相关。如出行,首先要知道到哪儿去,怎么走。再如城市部件管理,要先知晓井盖、电线杆、果皮箱等部件都在什么位置,分属哪个单位管理。工商部门也会利用地理信息进行工商经济户口的登记和管理,石油石化企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机器设备的监控等。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涵相当丰富。河南省郑州市委副秘书长商建东介绍说:“广义的数字城市就是城市信息化。即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用到城市的各个方面,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分析管理整个城市。”

  数字城市建设专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工程研究所所长李成名认为,数字城市实际上就是在搭建的地下、地表到天上的“数字化空间”中,添加了各种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人文统计等信息。测绘部门的职责是搭建这个“数字化空间”作为公共应用的载体,其他部门可以在载体上加载本部门的信息,开展多方面的应用。具体地说,数字城市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们的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进行网上办公、网上查找信息、网上学习、网上工作、网上休闲……

  国家测绘局目前正在开展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起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社区,进而实现城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相当于盖一栋智能化大厦,框架是起支撑作用的大厦主体(地理空间框架)。各个用户(应用方)进到这个统一的大楼内,按自己的设计理念进行装修(专题信息),但不能改动楼房的框架主体。

  由此可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在数字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测绘局从社会需求出发,于2006年就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打造一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平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多个应用系统的建设体系。

  采访获悉,在数字城市示范带动下,全国各地对数字城市建设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加入到数字城市建设中来。山西省太原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被国家测绘局授予“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称号的城市,在“数字太原”项目验收后,截至目前,已有18个部门上报了应用需求计划。

  按照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规划,到2015年底或更早一点,完成全国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启动数字省区市建设试点。到时,数字城市将互联互通,百姓的生活将更加便捷和美好。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

  信息化时代,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要。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维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国数字城市试点与推广工作完成的高分辨率航空摄影和卫星影像覆盖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采集处理各类大、中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超过50TB,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并完善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匮乏的问题,夯实了城市信息化的基础。

  数字城市实现了精细化管理。记者在太原环境监测指挥中心看到,在环保监测系统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太原全市5000多台锅炉的使用状况,太钢1号到8号炉的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甚至10分钟前的空气质量等。

  太原市环境监察支队队长李吉生告诉记者:“以前,对太原市的环境监测都是人工完成,工作人员提着仪器到污染源去监测,一年4次,一次5天,不仅监管频次不够,监测结果也难以让人信服。现在,用上了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上的太原市环保监测系统,实现了每6秒自动监测一次,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环保监测能力与监管效率也有了大幅提升。”

  李吉生说,有了这个平台,监测结果企业认可,环境执法工作效率有了非常大的飞跃。全市1400多家企业都能监测到,哪家企业排污超标,哪个排污口有问题,通过视频监控,一目了然。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打破了部门间自建自用的“孤岛”式建设,实现了在网络环境下,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使城市信息化管理张开了一张“大网”,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城市管理格局已初步形成。数字城市必将推动城市信息化大发展,城市将更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