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访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维森

  数字城市是体现城市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字城市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城市各部门进行综合管理的有效工具,是公众提高生活质量的便利帮手。近年来,国家测绘局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全力予以推进。为此,日前记者就“数字城市”发展,采访了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维森。

  记者:您作为分管数字城市建设的领导,请谈谈您对数字城市的理解?

  李维森: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速、信息最丰富、资本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对地理信息需求最旺盛、更新要求最快、分辨率要求最高的区域。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于测绘服务于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管理科学化、方便百姓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按照《测绘法》要求,测绘工作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因而,数字城市建设,采取由国家测绘局和省测绘主管部门以及市人民政府共建,确保建成的信息平台是市里惟一的、权威的、标准的平台。

  记者: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李维森:第一,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的迫切需要。人类社会的各类信息绝大部分都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促进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互联互通,需要统一、标准、权威的地理空间载体提供支撑。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

  第二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支持下,城市管理工作实现由部件管理到事件管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由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以实现精确、快速、高效的城市管理,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三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基于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加强了政务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带来信息化生活的新体验。通过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情况,方便及时查找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信息,极大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李维森:“十一五”以来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在完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包括规划、国土、城管、公安等30多个领域总计600多个应用专业部门示范,并且成效显著。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部门共建共享模式。试点工作开创了国家测绘局、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成果共享、各有侧重的项目管理实施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渐入佳境,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大范围、大规模在全国进行推广的条件已经成熟。国家测绘局党组果断决定,乘势而上,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整体上从试点全面转入推广,推广工作重点向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转移。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促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与共享利用。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