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三个强化”推进中心镇建设
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 寿永年

  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是对接城市、辐射农村的战略节点,是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平台,在加速城乡一体融合、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鄞州区着眼构建城乡融合型新农村,突出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在“接城带乡”中的战略节点作用,深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大力开展以街景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小城镇“六个一”建设,实施以下放40项权限为核心的扩权强镇改革,集士港镇成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三分之一的镇成为浙江省“百强镇”,80%的乡镇财政收入超亿元,我区成为全省惟一进入城乡全面融合阶段的县(市)区。推进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建设,关键要在统筹规划布局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三个强化”。

  强化项目带动,增强产业支撑力。把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核心来抓,着力构建与新型城镇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先扶持新兴产业,在改造提升“低、小、散”传统农村工业的同时,培育壮大光机电、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引导中心镇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秉赋,引进一批现代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项目,提高“楼宇经济”、“通道经济”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镇区街景改造、新区开发,利用企业“退二进三”腾出的空间,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工业骨干企业“主辅分离”拓展软件设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提升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强化功能配套,增强集聚辐射力。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的综合配套体系,是城镇集聚要素、服务群众、辐射农村的关键。突出“便民惠民”,着眼解决群众最现实需求,加快中心幼儿园、中小学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批市民文化中心、活动中心,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突出“人居宜居”,联动推进老小区改造、新村建设,建设一批舒适型的安置小区和商品住宅区;改造完善菜市场、便利店、连锁超市等便民网点,提高群众生活的舒适度。突出“互联互通”,统筹实施以中心镇为龙头的基础设施规划和项目建设,加大外畅通、内循环的骨干路网建设力度,扎实推进覆盖周边的公交、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系统,构建紧密衔接、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

  强化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力。充分发挥机制创新的引导作用和激励效应,深化扩权强镇改革、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以灵活的机制促建设、强保障、增动力。加大政策倾斜“下移”力度,完善区、镇两级税收分成体制,扩大乡镇分成比例;实施土地收益全额返还乡镇政策,区财政可得部分全额返还给乡镇,推行中心镇土地指标优先供给、建设资金补助和项目引进奖励。加大部门权力“下放”力度,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原则,通过授权或委托形式,赋予中心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综合执法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有效调动基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