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一五”,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谈教育改革和发展
本报记者 周 琳 杨忠阳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开栏的话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省部长访谈录”专栏,用高端访谈的形式,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联系各部委、各地区工作实际,围绕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解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5年来,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如何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记者:请您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作一个总体评价。

  袁贵仁:“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教育事业成就显著、极不平凡、十分关键的5年,可以概括为4个标志性成果。

  第一个是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我国在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2008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惠及全国1.6亿学生。200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

  第二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49年为0.3%,1995年为5%。2002年达到15%,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2005年为21%。2009年为24.2%,在学总规模达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国多1000多万。

  第三个是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中职在校生近2200万人、高职在校生1280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数。

  第四个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其中,最突出的是建立健全了国家教育资助体系。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奖助学金制度。今年采取4大举措:普通高中纳入体系,高等教育提高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扩大范围,学前教育提出要求,从而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确保了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入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转变。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记者:日前,教育部等部门提出用3至5年时间解决治理择校乱收费,如何实现?

  袁贵仁:择校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直接反映,择校引发了择校乱收费。最近,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7部委联合出台意见,教育部具体提出10条措施,出重拳治理择校乱收费问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择校乱收费问题。

  这次出台的10条措施针对性很强。既有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等治标措施,也有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等治本之策;既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等具体保障措施,也有加大舆论引导力度、持续做好专项治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等长效监督机制。10项措施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其次,各地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比如,我们已在全国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总结推广;又比如,在教育部去年表彰的92个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择校已经不是教育热点问题。此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择校问题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必须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

  记者:过去5年,我们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袁贵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推动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一是以加快发展促公平。发展是硬道理,通过扩大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05年的41%提高到2009年的51%,提高10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52%提高到2009年的79%,提高2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1%提高到2009年的24.2%,提高3.2个百分点。        

  二是以资源配置促公平。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共招聘18万特岗教师,覆盖900多个县,约1.8万所农村学校,有效缓解了农村师资紧缺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2009年已达80%。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促进地区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2008年开始实施“高校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专门用于扩大中西部地区考生入学机会,2010年规模已扩大到12万。

  三是以完善资助促公平。坚持教育资源向困难群体倾斜,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农村和一半城市免除了书本费,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补助。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近1200万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全面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

  普通高中阶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面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

  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立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

  学前教育阶段,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特殊教育,建立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特殊教育体系,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国家资助制度覆盖面更广、比例更大、标准更高,有效确保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学或辍学。

  四是以规范管理促公平。大力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招生“六公开”和“六不准”。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建立教育收费听证、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根据行风建设调查,2009年反映教育乱收费举报,比2008年下降20.9%。

  记者: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如何确保4%的比例?怎样用好这笔巨资?

  袁贵仁:纲要的亮点之一是明确提出2012年要实现4%,并保持稳定增长。现在,离2012年实现4%只有不到三个财政年度。我对4%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持乐观态度。

  一是高度重视。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对实现这一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出谋划策,统筹协调,精心安排。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努力增加教育投入。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优先的要求,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同时开辟新的渠道。

  三是落实责任。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各级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尽快形成科学发展的制度。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实现4%的目标是有把握的。

  教育经费来之不易、十分珍贵,必须切实配置好、使用好、监管好,发挥最大效益。

  记者:未来5年我国教育事业将会实现怎样的发展?

  袁贵仁:未来5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个5年,也是奠定基础、至关重要的5年。

  教育规划纲要在描绘今后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的同时,确定了2015年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总的考虑是,坚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注重借鉴国际经验,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两大重点,把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为两大保障,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来说:

  一是要促进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学前一年、两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5%、70%、6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3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

  二是要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就是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并稳步增长,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

  四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紧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学前教育要以扩大资源为重点,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义务教育以推进均衡发展为突破口,有效缓解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老大难问题。职业教育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关键,有效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问题。高等教育要以质量为核心,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