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经济领域,要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可持续的增长;二是各行业各地区协调发展;三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增长。
从日前发布的2010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7.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分别比同期我国GDP的增速快7.7、5.6和3.9个百分点。应该说,目前工业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朝着稳定增长转变的态势基本确立。把握好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利时机,工业经济必须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继续加强内需的拉动作用。过去我国以出口导向战略推动的工业化是以低工资、低社保、土地资源的低价格、低环保和高排放为代价的。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变。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31.3%,其中内销产值增长31.9%,在工业销售产值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81.5%上升到86.8%,表明内需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有所改善,在今后仍需要继续加强,探索建立引导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有选择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工业经济的包容性下降,与产业结构失衡有一定关系,现在很多地方都注重发展重工业、资本密集型企业,这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当前我国人均收入仍然很低,中低收入群体仍然占大多数,应该鼓励一些地方有选择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那些相对缺乏资本积累的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当前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生产方式上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从培育中小企业做起,并注意引导其逐步切入价值链中高端增值环节。
形成梯度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区域间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不仅如此,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常是一哄而上,盲目攀比,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问题。因此,在区域化与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在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启动政策调整,通过政府调控、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在不同区域创新发展模式等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梯度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
加大工业节能减排力度。工业占我国GDP比重的43%,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是耗费能源、资源的最主要产业。目前虽然三季度工业能耗数字还没有最后公布,但从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看,三季度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还是比较明显的。近来能源、原材料以及企业用工、用地、融资和节能减排等成本均呈上升态势,因此如何在各项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更好地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是今后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