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工业强镇的城镇化之路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采访记
本报记者 王小聪 张建军
  塘厦城市化初见成效。

“中心镇崛起正当时”

  怀抱40万平方米的水库,背倚上百公顷森林公园,塘厦镇三正半山酒店就在一片潋滟的湖光山色之中。来这里度假的旅客络绎不绝,有的携家带口,大厅外还有刚下大巴的旅行团,门口还停着不少深圳或香港牌照的私家车。

  来自四川的酒店工作人员小陈告诉记者:“夏天酒店生意很好,特别是亲水区客房,需要提前两个月预订。”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到这样一家超五星级的酒店会落户一个小镇。事实上,塘厦镇虽然还是镇的建制,但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镇的概念:从人口上来说,塘厦镇50万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大城市的标准;从经济实力上看,去年塘厦镇可支配财政收入是9.68亿元,很多非珠三角的县都难以望其项背;从社会构成来说,塘厦镇在经历了“村改居”后,所有的村民都拿到了“居民户口薄”,成为一个没有农业人口的城镇;从城市配套来看,图书馆、演艺厅、医院、大型购物商场、国美电器城、西式快餐店一应俱全。用小陈的话说就是,“这里虽然是个镇,可比我们家乡有些市还要繁荣呢。”

从土地招商到产业链招商

  塘厦引进企业,不是看能有多少产值,也不是看能贡献多少税收,而是看能否完善现有的产业链条

  30年前,塘厦镇和中国绝大多数建制镇一样,是个农业镇。塘厦镇经信局副局长刘裕兴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由于地理优势,一些港商陆续来投资,塘厦镇由此发展起来“三来一补”企业,很多村子建起了出租厂房,承接来料加工等技术和资金门槛较低的产业。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常被形象地形容为“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生产的产品以服装毛织和玩具为主。在1985年,塘厦共有来料加工企业52家。

  这些建在村子里的工厂,对当地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从1985年开始,塘厦镇积极推动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塘厦企业呈现“三资”和民营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塘厦镇开始有意识地改善投资环境,抓住了亚太地区特别是我国港台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大力度引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塘厦镇现在的三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不间断电源、家用电器,其优势就是在那个时期积累下来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面对越来越紧缺的土地资源,塘厦镇开始筹建工业园区。1999年,全镇相继建起了6个镇级工业区和28个村级工业区,提高了土地的投入产出比。

  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塘厦开始注重转型升级。“以前是土地招商,现在我们越来越注重产业链招商了。”塘厦镇镇长方灿芬对记者表示,现在塘厦镇对前来投资的企业,最看重的不是能产生多少产值,也不是能为地方贡献多少税收,而是这家企业是否能完善塘厦镇现有的产业链条,是否能完善产业配套平台。

  塘厦镇已将电子信息、不间断电源、家用电器确定为三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这三条产业链条。方灿芬说,塘厦今年重点引进了福群电子科技集团,“这家企业为很多大企业做配套,引进这一家,可能会吸引其下游企业前来投资。”

  这样的做法已有成功的范例。比如塘厦今年引进了手机厂商奥克斯通讯,就是因为塘厦的通信信息企业很多,奥克斯可以就近得到配套,包括显示器和外壳等。

  方灿芬表示,产业链招商将加快塘厦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 小镇故事

农民住进公寓 生活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 王小聪

  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李厚福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留在广州这个大城市,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塘厦镇。

  “从大城市回到乡镇工作,不觉得心理上有落差吗?”记者问他。李厚福笑了笑说,“塘厦和城里没什么区别啊,大城市有的,这里几乎都有,生活压力也不会很大。现在,塘厦所有的村民从身份上都转换为居民了,我所在的林村社区每年还会给我发分红,一年能有1万多元呢。”

  李厚福所说的林村社区,是塘厦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下辖27个居民小组,大约有5000多人。据说林村社区的公寓是全东莞农民公寓的标杆,在记者的要求下,李厚福带记者来到了林村公寓。

  林村公寓围绕着一块7万多平方米的湖,坐落着四种不同类型的住宅楼:联排复式、多层式、高层式和别墅式,小区里还有配套的娱乐休闲设施————1200米的环湖跑道、游泳池、林村文化中心、林村广场。

  李伟英是林村公寓第一期住户。21岁的李伟英在东莞念大学,暑期就在林村社区实习。她告诉记者,她60多岁的奶奶本来习惯在村子里住,喜欢那种“屋前屋后都有地”的感觉。跟着全家搬过来后,奶奶很快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中午她会在社区的凉亭里和老姐妹们一起打打牌,晚上可以绕着湖遛弯。从村民到居民,变的不光是那一纸“居民户口簿”,更是观念和生活方式。

  其实,林村原本并没有这么富裕。林村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结帮告诉记者,随着工业的发展,村里请华南规划院做了规划———在林村的地界上,规划了5个区域:林村公寓、工业园区、现代服务区、现代农业果蔬基地和商贸服务区。

  有了良好的规划和配套,林村工业园区红火起来,村子里的工厂由上世纪的45家飞速发展到现有230多家外资企业和100多家民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1200多家。去年,林村社区和居民小组两级收入达到1亿多元。

  2001年,村里开始筹划建造农民公寓。塘厦镇林村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喜欢说:“随着落户林村的企业越来越多,林村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按照当时的土地状况,村民们决定集中兴建公寓。”于是,林村开始拆除旧村落,统一规划和集约使用土地。

  2002年林村公寓破土动工,一期二期共建了1195套住宅,可以容纳六成的村民入住。随着广场、篮球场、公园、文化中心和湖边配套的陆续建成,像李伟英的奶奶一样转变生活观念的人越来越多,林村公寓也越来越抢手。林村公寓三期预计将在两年内完工,届时可以容纳所有的林村居民入住。

  如今,林村广场不仅受林村居民欢迎,在林村打工的外地姑娘小伙子也被吸引了过来。每天早上,人们在广场上放声歌唱、翩翩起舞。住在林村公寓的村民们,过上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旧”改造“退二进三”

  工业发达,生活配套和商贸服务业相对落后,这是很多中心镇都面临的问题。塘厦通过对“三旧”实施“退二进三”改造来补齐三产短板

  塘厦西南部的科苑城就是塘厦产业链招商的生动案例。

  总投资100多亿元的科苑城,招商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东莞市科苑城信息产业园常务副总经理梁道告诉记者,共招了107家企业,主要集聚在通信电子、平板显示、汽车电子和航天电子这4条产业链上。如果这107家企业全部投产的话,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将“再造一个塘厦”。

  “不过目前只有七八十家开始了局部生产。科苑城商业配套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些企业还不敢全面开工。”梁道指着科苑城沙盘模型中的小学、医院、球馆和电影院说,“园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非常重要。有一家显示器芯片企业,有70%的员工是研发人员,这些高素质的员工必然要求相应的生活配套。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迟迟不肯全面开工的原因。”

  科苑城反映出的三产落后于二产的问题,在很多由镇向城市转变的中心镇都存在。大部分中心镇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形成了大量的人口集聚、工厂集聚,工业产值和地方财政收入都很高,但是生活配套和商业氛围往往比较弱。

  “‘三旧’改造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塘厦镇镇长方灿芬表示。“三旧”是指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落,代表的是落后产能。由于历史原因,旧厂房常常位于镇上交通便利之处和人口稠密区,如果对其进行“腾笼换鸟”式的“退二进三”改造,非常有利于发展商业和刺激消费。

  “不进行‘三旧’改造,就意味着没有新的土地空间。没有新的空间,城市升级就很难实现。”塘厦镇党委书记叶锦河告诉记者,塘厦全镇已经开发的土地超过了63平方公里,超过了61.1平方公里的控制范围,如果利用“三旧改造”,将一些旧厂房和旧村拆除,可以重新释放出的土地面积将超过10平方公里。

  根据塘厦镇今年的规划,将对62块旧厂房为主的地块、16块旧村落和13块旧城镇与旧村混杂的地块进行“三旧”改造。

简政强镇扩事权

  由镇向城转变的过程中,职能部门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简政强镇”试点改革为塘厦这样的中心镇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路面上发现乱摆乱卖后,镇里的执法人员要跑趟东莞市执法局,在那开具罚单后才能回来执行处罚。”执法权缺失曾让塘厦镇组织人事办主任赵见敏觉得很为难,“现在就不用走这个流程,塘厦镇执法人员可以直接当场开具罚单,城市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赵见敏所说的这个转变,缘起于广东省去年启动的《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试点镇改革。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发达镇责大权小问题,广东省根据常住人口数量、地域面积和财政收入等指标,将境内所有镇计算加权得分,综合得分超过400分的赋予县级事权。

  塘厦镇的综合指标得分超过500分,属于特大镇,因此承接了东莞市35个市直部门分批下放的575项权限,涉及经济发展、市场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同时,塘厦等镇还将公共交通、垃圾清运等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通过公开招标、财政补贴等方式,向企业购买服务,建立起以事定费、养事不养人的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了公共服务体制。

  今年6月,广东省正式印发了《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强调下放事权外,还特别突出了“简政”。在试点镇塘厦镇,通过合并和合署办公等方式,塘厦镇行政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4个缩减为7个。

  “作为试点镇,市直部门驻我镇的派出机构大多数已下放给我镇管理,基本实现了‘权随责走’。”塘厦镇镇长方灿芬说,试点工作开始后,社保分局、人力资源分局、交通分局等5个东莞市相关部门在塘厦的派出机构,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等3个事业单位,都由原来的垂直管理调整为人、财、物都下放给镇政府管理,其主要领导由塘厦镇党委和政府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后按程序任免。

  “如此多的权限下放,我们当时最担心的是如何承接的问题。”方灿芬坦言,目前塘厦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编制只有51个,即使加上社保等市直部门也只有120多人(公安交警除外)。对此,塘厦镇一方面邀请市直部门骨干给予培训和指导,还选送业务骨干到市直部门进行短期实习;一方面积极拓宽用人渠道,采用聘用制,面向全国招聘规划建设、农业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

  例如,以前镇执法局才9个人,很难想象9个人怎么去为常住人口接近50万人的塘厦镇服务。“现在通过聘用制,招收了80多名执法人员,这些聘用人员通过考试,领取了执法证上岗,大大缓解了塘厦镇执法人员人手紧张的难题。”赵见敏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