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门口的“菜篮子”
本报记者 李天斌 通讯员 高江宁

  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的大连市社区菜点,两年前开始生意火爆起来:每年以100家左右的速度快速增加。预计两年以后,大连市以“社区生鲜菜店”冠名的店铺将达到400家。探究由冷到热的奥秘,大连市“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是助推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力。

  “菜篮子”工程看起来虽小,却是关乎民生的大工程。这些年来,各地政府为保障“菜篮子”工程建设没少下工夫,也舍得投资,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于是,一些社区的马路菜摊市场应运而生,居民买菜是方便了许多。但由此引起的蔬菜等食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市容管理问题,无形中给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压力。可贵的是,大连市政府能够正视“菜篮子”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面对现实,高度重视,适时调控,积极引导。

  比如,大连市针对部分社区居民购买生鲜食品不方便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制定出发展社区便利商业的规划。其中,发展社区生鲜超市也不再是一家一店或一店多摊的传统经营方式,而是参照国外社区商业的成功经验,创造出一种适合居民消费需求的新模式。

  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不等于放松管理。大连市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生鲜超市的入门企业设有“门槛”。没有相关实力和一定经验的企业难有资格。对入门的企业,从经营摆布到购销环节,大连市对其一路指导,全程监督。

  这种引导作用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已开业的社区生鲜超市,在满足社区居民购买蔬菜等食品需求的同时,还起到了拉动社会投资和扩大就业的作用。正是由于社区生鲜超市的成功实践,大连市政府对“菜篮子”工程的引导又开始向更大的方面延伸:决定对特大型农副产品市场、综合性市场、大型配送中心、农工贸市场进行改造,以便和社区生鲜超市更好对接。其目的就是让这些项目成为政府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菜价的主要载体,成为政府应急投放的主渠道。

  由此看来,“菜篮子”工程需要企业参与,需要市场化运作。当然,“政府引导”的助力作用也是关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