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经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逆周期监管助推银行业稳健发展
赵晓强

  近日,巴塞尔委员会宏观变量工作组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根据全球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对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做进一步完善,提交11月30日至12月1日召开的巴塞尔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银监会作为工作组成员,积极参与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框架的研究工作,并承办了本次会议。

  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已被广泛认为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金融监管框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宏观审慎监管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

  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要求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研究提出缓解顺周期问题的政策工具,促使银行在经济上行周期计提资本缓冲,以满足下行周期吸收损失的需要。为此,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了宏观变量工作组,负责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的研究和规则制定工作。2010年7月,该工作组向巴塞尔委员会提交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已获巴塞尔委员会会议原则通过,从2010年7月26日至9月10日在全球征求意见。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决策委员会会议(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正式宣布了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包括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增长、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的情况下,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资本数量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

  所谓逆周期资本监管,是指资本监管随着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转化而变:在经济扩张时期,商业银行应累积较多的资本,计提更多的拨备以应对经济衰退时期的需要;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适当降低对商业银行资本的监管标准,促使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推进经济的复苏。逆周期监管也被通俗地理解为“以丰补欠”。

  逆周期监管目前已成为国际监管层的共识,认为其有助于提高银行业抗风险能力,推动银行业稳健发展。

  银监会始终注重逆周期监管能力的建设,近年来,针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一系列逆周期的审慎监管措施:要求商业银行增加逆周期资本缓冲,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以上,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商业银行还要增加附加资本,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1%以上。银监会还实施了动态拨备、杠杆率、更加严格的流动性比率和科学的薪酬机制等监管指标,对房地产贷款采用了更加审慎的控制,以降低房地产市场风险。通过这些逆周期的审慎监管措施,有效约束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和短期行为,提高了中国银行体系的风险抵御能力,并为建立可持续、稳健的中国银行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逆周期监管对监管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者要具备贯穿经济周期的智慧和相当的勇气,用理智和有效的措施告诉市场,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增长和回报,就一定不能忘记人类的美德:勤劳、节俭、储蓄,而不是过度的借贷、过度的杠杆和过度的投机。”对银行业而言,如何更加科学地发展,如何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如何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结构和节奏等是配合逆周期监管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