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海西新跨越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 平
加快构建文化建设新格局

  地处山区的南平市努力探索符合闽北实际的文化建设路子,从机制体制改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应、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构建文化建设新格局。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通过推动闽北日报社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内部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全员竞聘。在福建省设区市党报中率先推行纸媒广告经营社会总代理,实现经营业务与新闻业务两分开、两分离。报社印刷厂实行剥离转制,组建了武夷美彩印中心,壮大了报社经济实力。同时,南平广播电视台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稳步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已在中心城市展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南武体育馆、滨江公园露天舞台、体育公园、四鹤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场馆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南平大剧院作为南平中心城市重要的文化阵地,几年来承接了国内外高端演出团体演出100多场。截至目前,南平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共推出公益文化项目2108项,签约项目910项,完成合作资金1亿多元,逐渐形成了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针对农村文化建设“四难”问题。南平市通过连锁经营、延伸经营、个体经营、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普建农村图书网点,解决农民看书难;南平市及各县(市、区)每年组织一次大型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各乡镇、村经常利用民间节日、重大节庆开展活动,整合资源送戏进村,解决农民看戏难;采取政府投入、联动共建、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建立农村放映新机制,解决农民看电影难;利用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解决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

  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项目规划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截至9月底,“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共演出216场,观看人数达25.9万人次,收入3120万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项目还作为福建省主题展馆项目在第六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展出。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