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知识产权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扎实实地在“质”上做文章
———访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龚世益
本报记者 梁晓亮

  记者:如果没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企业在这几年的异军突起,可以说,湖南的科技创新面孔是比较模糊的,特别是与近邻广东相比。但我们注意到,在发明专利的授权排名中,湖南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9位、中西部地区第1位。您怎么评价湖南的知识产权现状?

  龚世益:近年来,湖南是把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的,把知识产权前瞻性、战略性、根基性、规范性的要求,落实在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实践中去。从专利申请、授权总量上说,湖南都不在最前列,这与湖南的产业特色有关系。既然在“量”上空间有限,我们扎扎实实地在“质”上做文章,将重点放在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上。

  2007年,我们在全省选择100家创新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培育,三年来,优势企业年专利申请平均增长44.78%,其中发明专利809件,占企业专利申请的29%。2009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两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已占入围全球工程机械前五十强的8个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总和的66.6%。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差距与不足,如我们的工程机械行业目前申请专利2509件,在国内占有一定优势,但与日本小松机械的2.5万件和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1.5万件相比,差距明显。

  记者:结合湖南产业实际情况,请谈谈您对当下知识产权态势的理解?

  龚世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了我们许多思考的机会。比如,德国经济之所以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重创,就是因为德国坚强的实体经济,而美国现在也在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对于美国的意义,那么中国呢?显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样一切才有承载,湖南的产业特色更是决定了实体经济才是湖南的主线。

  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发达国家走过了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到技术资本,再到金融资本的历程,我们现在正处在从产业资本向技术资本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知识产权至关重要。原来我们理解的知识产权,是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研发过程,但现在我们看,知识产权要纳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比如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以及海外布局等,这些都需要考虑知识产权的因素。三一重工参加德国宝马展,如果在知识产权上不做足功课,一旦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损失的是企业形象,这种损失要远远大于经济损失。

  湖南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很大程度上是借势中国城镇化进程,如何保持住这种劲头,并实现超越,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工程机械是一个集成创新的产业,改进型创新居多,前面有那么多工业巨头,现在这些企业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其中牵涉到很多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这就更需要对知识产权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记者:一提到知识产权,大家都认为创造和保护最重要,对于管理和运用,总觉得是辅助的,是次要的。但现在我们与国外在知识产权上打交道越来越多,特别是诉讼的增多,我们才恍然大悟,管理和运用的技巧非常之多,甚至有的时候是决定性的。

  龚世益:企业现在总爱喊一个口号,叫“跨越式发展”。如何跨越式发展?我常说,要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首先要找到巨人的脚印。

  比如专利信息利用,是国外企业运用非常纯熟的管理研发和市场的手段,而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006年湖南省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启动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已建成的数据库包括七国两组织1976年以来和中国1985年以来共3000余万件专利文献资料,数据全部实现了代码化,便于检索和分析。今年上半年,我们启动了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并对湖南12个重点产业的专利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分类,同时继续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专利数据库,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及海外专利布局等。为了让企业建立内部的知识产权制度有个借鉴,我们收集了100多家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信息,做了范本,交给企业,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企业特点,各取所需。  

  记者:现在在知识产权方面已经觉醒的企业,普遍的呼声是想做好知识产权工作,但这方面的人才的确是太少了,湖南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有益的尝试?

  龚世益:华为有200多名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在湖南,知识产权专职人员配备最多的是三一重工,23个人。现在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大型企业都急需专利工程师,懂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奇缺,这是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普遍现状,并非湖南独有。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包括各种针对性的培训,但企业还是觉得不解渴。

  知识产权人才什么样?有理工科背景,又具备知识产权方向的法律知识。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尝试着在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研究生,现在已经在读的有100多人,研究生培养方案按市场需求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进行了创新,这些人才还没毕业,已经被企业全部订走。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建议今后知识产权方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否可以就是“完成一份专利分析报告”。这样实战性质的论文,对他们的成长会非常有好处,而他们毕业后进入企业,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