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指数延伸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0年三季度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解读
装备制造业快速回升后平稳运行
解读人:中国机械工业信息中心 白涌如
  图为福田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刘 瑾摄

核 心

提 示

  2010年三季度,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保持了连续四个季度上升的态势,并且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装备制造业的高景气度,得益于我国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以汽车、电器、轨道交通等为主的消费升级市场和以能源结构调整为核心的能源装备市场,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主流。预计四季度,装备制造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逐步趋缓。

报告要点解读之一

国内市场高需求支持

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

  【报告要点】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0年三季度,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为102.0点,比上季度上升0.7点,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专家解读:2010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表现为快速回升后平稳运行,并维持相对于全国工业总体水平的领先。1至8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为22.3%,比1至5月的24.4%有所回落,但仍比全国工业增幅16.6%高出5.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企业的投资信心得到很大恢复,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逐月加快,从年初的18%提高到29%,其中8月份当月完成投资增幅达到40%。

  结合三季度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运行情况看,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在上季度攀上100.0点以后,本季度继续上升0.7点达到102.0点。构成指数的各项指标的走势也进一步印证,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后,进一步经受住了投资收缩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在深化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保持了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平稳,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水平维持上升,出口规模逐步扩大,行业景气度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装备制造业的高景气度,得益于我国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以占装备制造业三分之二的机械工业为例,汽车、电工装备、通用机械和基础件四个行业的产值占到机械工业的七成左右。今年以来,这几个主力行业的增长成为机械工业生产攀升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的实施,包括进一步推出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等消费引导和刺激政策,今年我国汽车产销有望突破1700万辆,汽车产值可望增长四成,直接拉动机械工业产值增长12%以上,同时还拉动内燃机、机床、机械零部件等行业的市场回暖,带动性作用非常显著。

  电工装备行业在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压力的同时,自身发展的市场也非常广阔。农网改造、超高压直流输电和智能电网等重大项目对输配电和控制装备构成需求,风电、核电等新能源项目的不断规划和实施对风电设备和核电装备等新能源电源设备构成需求。今年以来,石油开采和炼化、石化专用设备及塑料橡胶等加工设备市场需求较大,同时气压机、泵、阀等通用设备和轴承、液压气动元件和紧固件等机械基础件市场需求也非常旺盛。

  可以说,随着房地产市场和基础建设投入的调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发展主旋律已经逐步集中到了以汽车、电器、轨道交通、航空等为主的消费升级市场和以能源结构调整为核心的能源装备市场,消费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主流。

报告要点解读之二

出口交货值增长

加快增长空间不大

  【报告要点】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经初步季节调整,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为1386.9亿元,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出口规模;环比增长8.2%,环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8.0个百分点。

  专家解读:今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不断回升。根据工信部统计,1至8月,我国装备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0.6%,比2008年同期增长7.7%;另据海关统计,1至8月,中国机械工业进出口总额32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0.5%,增幅比1至7月提高0.9个百分点,占机电产品外贸额的32.6%,占全国外贸额的17.4%。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35.4%,增幅较1至7月提高1个百分点;进口额增长46.2%,增幅较1至7月提高0.8个百分点。

  结合三季度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运行情况看,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出口规模,但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9.4%,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低于2009年各季度的水平。

  总体来看,我国装备出口依然处于较为不利的国际环境中。根据中国机械工业信息中心的相关数据,今年1至7月,美国机械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34%,德国增长19%,日本增长35%,说明世界机械工业贸易复苏非常显著,而我国的装备出口依然是恢复性增长,并没有显著受益于此。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纷纷出台重振本国制造业的各项措施,因此尽管“中国制造”的品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但是我们在海外发达国家市场的拓展空间依然有限。相反,随着本土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国际公司对我国国内市场的“高质高价”的市场策略也在逐步往“同质同价”的方向调整,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步弱化,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报告要点解读之三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报告要点】装备制造业自身的运转趋于良性发展,产业政策应更多关注行业发展中诸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大而不强等深层次问题。

  专家解读:尽管近年来发展快速,我国装备制造业制造能力强而研发技术弱、低端产出多而高端产出少的总体局面并没有根本解决。

  前不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王瑞祥会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在我们取得了汽车、机床、发电设备等产量世界第一的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电网改造、高速铁路、公路、地铁、市政等项目对相关装备的需求旺盛;而能源、钢铁、石化等下游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会继续对效率更高、更节能环保的装备产生新需求。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遇期仍在延续,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已经受到了下游行业的倒逼,如果不能主动参与,适应下游行业的需求升级,那么势必又会将市场让给了进口产品。

  从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预期会成为政府扶持的重点。众多的地区规划不断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也将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新投入,为装备制造业带来的依然是商机。

  但是,需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的是高效率和高产出,对设备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总体数量的需求将逐步缩减;二是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大批项目接近尾声,后续项目的投入方向和总量尚有不确定性;三是汽车的产能还在继续释放,行业对过剩的担忧与日俱增,汽车增速下滑将影响内燃机、机床、基础件等行业的增长。

  从企业微观情况看,能源、原材料和劳动用工成本上升压力明显,到明年上半年资金占用的问题会有所显现,企业效益会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生产经营将会出现问题。

  有鉴于此,建议装备制造业企业做到两点:一是不要只看到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的局面,就在传统制造领域盲目扩张,一定要做好应对市场“青黄不接”局面的准备,潜心为新兴产业的全面到来做好各项准备。

  二是在新兴产业投入方面,大企业之间、大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要采取合作态度,通过技术联盟、战略合作等形式共同形成行业技术壁垒和规模经济壁垒,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性。中小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通过加强和大企业之间的技术、市场和研发等项目合作,提高在细分市场领域的产品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成本,降低风险,避免盲目扩张。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