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气象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象为农服务系列报道 ①
稳定粮食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陈 郁
  近日,青海省海北州出现晴热天气,针对高温天气对青稞、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海北州气象局组织科技人员对农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调查,提出田间管理生产建议。          (资料图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对气候影响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当前,极端天气频现,天气灾害多发,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自然风险,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成为气象部门十分艰巨的任务。农业是百业之基,气象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气象为农服务成为气象为经济服务的重要内容。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气象为农服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进入8月,黑龙江省连续出现明显降水过程,伴随降水而来的,是低温、寡照。8月份正是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作物的乳熟阶段,大豆进入鼓粒初期,水稻基本齐穗,玉米开始灌浆。

  丰收在望,如何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气候条件,趋利避害,保障作物的良好长势?黑龙江省方正县农委主任黄彦秋说:“气象服务帮了大忙!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服务信息,我们及早对广大稻农做好了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早已把各项措施指导到农户、落实到地块!”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与种植结构的调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不少新的农业气象问题,各地气象部门适应气候变化与气象防灾减灾需要,积极开拓思路,提供多样化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构建现代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目前,气象为农服务更加注重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气候资源趋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

  “从以‘靠’天吃饭为主的传统农业,到以‘看’天吃饭为主的现代农业,再到以‘用’天吃饭为主的精准农业,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始终伴随着农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这样说。

  广昌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已有1300多年的种莲历史,被称为中国“白莲之乡”。按照传统,白莲一般于每年3月底4月初移栽,经过170天左右的全生育期,于9月中下旬莲子收毕。此后,10—11月份即为秋闲时间,但当地这两个月平均气温仍然较高。为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1990年,气象农业科技人员开始了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的栽培试验。

  按照传统种植习惯,莲子收完后农田将有两个多月的空闲期,但晚稻大田的平均生育期为105天左右,莲子收获后再种植晚稻热量条件不够。通过分析当地温度变化特点和晚稻所需的热量条件,科技人员决定采用作物套种技术。

  按照这一方式进行种植,每年8月10日—20日期间,将晚稻移栽套种至莲田,白莲和晚稻约有1个月的共生期。数据显示,套种晚稻比种植单一作物多利用了1300摄氏度日平均10摄氏度以上的积温。

  从2006年开始,新植白莲套种晚稻技术在广昌县示范推广,结果,示范的1400余亩土地,前茬白莲平均亩产55公斤,套种晚稻平均亩产300公斤。与双季稻亩产700公斤相比,每亩地增加产值830元;与单季白莲相比,每亩地增加产值450元。

  像广昌县这样,在气象服务的帮助与指导下,从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甚至精准农业的例子还有很多:内蒙古兴安盟通过建立当地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空间估算模型,确定了玉米适宜种植的气候指标,以此指导农民选择适宜种植品种,不仅充分、合理利用了气候资源,而且增产、增收效益明显;江西赣州通过脐橙气候适应性规划和可种植土地利用类型区划,实现了气候—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在脐橙产业布局、种植基地选择和气象灾害防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人工措施:改善局地小气候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农业与气候差异都很大。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尤其是通过人工措施改善局部地区或农田的小气候,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已经成为各地气象部门的普遍做法。

  华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产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华北地区年降水量约500至600毫米,但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变率很大,满足不了作物的生长需要。而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也日趋紧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河北、河南两省的农业气象工作者开展了华北冬小麦秸秆覆盖抗旱技术的研究,确定了冬小麦越冬的最佳覆盖期、覆盖物与覆盖量,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抗旱、增产效益。

  “采用秸秆覆盖技术,在土壤表层增加了一层物理障碍,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由此被改善。秸秆覆盖后,一般会使农田冬季增温、春季慢回温,而且还可以减少径流,抑制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春季的慢回温还可以延长作物的穗分化期,有利于形成大穗,并且能够培肥地力。”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台的贾桂梅告诉记者。

  经过推广,河北、河南两省约有100多万亩冬小麦应用了秸秆覆盖技术。经实地调查,小麦产量平均增长6.1%至15.2%。一般情况下可减少灌溉一次,每亩地节水20至30立方米,节约灌溉成本约20元。

  与秸秆覆盖技术类似,宁夏的压砂瓜产业农业气象服务措施却是在干旱土壤上覆盖一层砂砾,然后再种植西瓜。压砂田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且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压砂还能起到阻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抑制就地起砂的作用,真可谓一举多得!

灾害防御:提供针对性服务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异常,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及防御显得尤为重要。各地气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推出了多样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服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间经常出现渍害,俗称“春潮”或“潮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上年秋末灌溉水量大,时间晚,农田封冻时表面仍有水分滞留。来年春季随着天气回暖,农田表层土壤迅速解冻,而下层依然冰冻,导致水分无法下渗而使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过度饱和,从而影响春耕耕作,使春小麦播种时间推迟。而河套地区春小麦晚播10天至15天就会缩短幼穗分化期和灌浆期,晚播还将增加麦收时节遇到气象灾害“干热风”的可能性,导致作物严重减产。

  为此,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开展了“小麦播种期渍害预报服务”,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影响渍害发生的气象及其它影响因素,建立起小麦适宜播种期和渍害发生时间及强度预报方程。

  调查显示,未开展春播气象服务的春潮轻度发生年份,春小麦每亩减产约35公斤,而开展了春播气象服务的春潮严重发生年份,春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则非常小。

  2007年12月下旬,河北省出现连续阴雾天气,气象部门及时制作了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预警服务材料,这一举措使农户蔬菜产量减少损失50%以上。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