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中小企业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典型案例 青海圣源地毯
实现从企业小循环到行业大循环
本报记者 庄光平

  为上海世博会青海馆制作具有“三江源”特色“中华羊茅草”地毯草地的青海圣源地毯有限公司,将循环经济理念付诸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目前,这个年生产能力达90万平方米,拥有16个花色和100多个品种的藏毯加工企业,已初步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温染色废水余热利用、废水循环利用的内部绿色循环,并顺利向原材料、纺纱、染纱、织制的行业大循环过渡。 

  青海圣源地毯有限公司是西宁五矿集团投资的一家工贸结合型进出口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地毯及地毯原辅材料,其产品远销日本、欧盟、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建厂伊始,就与国内实力雄厚的原料、环保、规划、研究单位联合,依据企业所在区域的气候、地理等特点,结合企业生产对厂区建筑物进行采光、保温、给排水等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一期项目完成后,为提高机织藏毯废弃纱的利用率,启动了枪刺地毯和手工藏毯两个项目,每年利用废弃纱生产10万英尺的藏毯和5万英尺的枪刺地毯,使废弃纱每年创造收入1000万元。高温染色余热利用一直是地毯行业环保的难题,在南京环保科学研究院的帮助下,企业建设了“高温染色废水余热回收系统”,将该系统产生的清洁水用于厂区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冬季取暖。鉴于纺织印染行业是水体污染大户的实际,厂区专门建设了高标准的污水处理站,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

  过去,由于省内机织地毯工艺流程不配套,企业从雪舟三绒集团买来洗净毛后,需先发到浙江富兴集团纺纱,再运往山东染纱,然后返回西宁进行落筒、上机织制、初检、上胶、平毛、包装,一方面订单的生产周期不能保证,另一方面每年仅运输一项费用就高达500多万元。为使产业链尽快低成本连接,公司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将世界第二大纺纱企业浙江富兴集团引进青海(青海大自然地毯纱有限公司),同时,通过二期项目的实施,企业内部已形成1500吨的纺纱能力(三期项目2000吨染纱现已试生产),这样,企业不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雪舟、大自然和圣源相隔不到3公里),就可以完成从原料到出口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