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中,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环保工作,着力打造“生态工程”,资源环境保护效果显著
川气东送投产 青山绿水依然
  川气东送管道水网段青弋江漂管施工。                        钟建堂摄
  图为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普光气田的采气装置。                  本报记者 林火灿摄

  在一个细雨纷飞的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这个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赵家坝的净化厂,是川气东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厂长朱德华介绍说,虽然普光气田的原料气中硫化氢含量达到13%至18%,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至10%,在国内气田中最高,但经过处理以后,硫磺的回收率达到了99.8%以上,“三废”排放也达到了国家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虽然这是一个天然气脱硫厂,但在厂区内空气清新,远处山上的林木在细雨中显得郁郁葱葱。这里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因为这个原料气年处理能力120亿立方米、净化气年生产能力90亿立方米、硫磺年生产能力220万吨的工厂的落成而受到影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曹耀峰表示,在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中,中石化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目标,着力打造“生态工程”,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使环境保护工作成为工程建设的持续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强化工程环保规划

  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控制”、“清洁生产”的原则,强化工程环保规划编制、审批,分级制定工程环保工作计划,分类编制了水、气、声、渣、生态、环境风险6个方面的专项规划。

  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王春江告诉记者,川气东送工程的项目点多面广线长、地域跨度大,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各异。川东北地区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河流交错,是国家主要饮用水源地。长输管道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山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多。此外,沿线人口分布众多,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风险大。而高含硫气藏的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也增大了环境保护工作难度。

  为了打造“生态工程”,指挥部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明确施工期、运营期、退役期等各阶段应采取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控制技术措施及管理方案。

  中石化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郑国生告诉记者,工程指挥部制定了《川气东送工程环境污染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等10余项环保管理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突出对行政一把手、环保主管领导的责任追究。截至工程竣工,已先后问责处理了5个单位13名责任人。

  在工程建设全过程,指挥部建立了四级环保管理模式,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环保管理网络,并从项目设计、施工、项目变更、竣工验收、投运管理等全过程高标准抓好环保管理,避免出现环保污染事故。

  同时,突出对钻井井场等重点潜在污染源施工现场专项整治,在全部施工现场开展环保达标活动,对环保治理队伍严格资质准入和工作监管,严格执行国家环评批复意见,细化分解,督促落实,做好环保管理工作。

  朱德华告诉记者,在普光气田开发及净化厂工程建设中,指挥部建立了近、中、远期规划目标和指标评价体系,制定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浓度、环境质量、污染物削减量等15项考核指标,并量化成近、中、远期的45个目标值。依据环保规划,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和方案,建立分项目、分板块、分系统的量化考核制度,督促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科学指导普光气田的开发活动和环境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在强化环保管理的同时,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不断以环保技术为手段,全面推进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努力使工程开展与“青山依旧,绿水长流”相协调。

  川气东送建设工程安全环保部主任张韶光介绍说,由于川东北勘探开发井属于超深井,如果采用传统的泥浆钻井技术,将产生大量的钻井废弃物,增加工区环保工作难度。为此,指挥部在工程勘探中广泛使用气体钻井技术,从源头削减废弃钻井液的产生量。截止到目前,川东北工区累计应用气体钻井101口,进尺23.7万米,避免使用大量的泥浆助剂和化学药品,减少了钻后治理废弃物总量和治理费用。

  为了减少钻井的废气排放,指挥部还大力推广使用网电驱动钻井。据统计,使用柴油机(发电)钻井,平均每月消耗柴油200吨,排放废气将达8.1吨。目前,川东北工区应用网电钻井33口,累计减少大气有害物质排放3207.6吨,并且网电驱动钻井,降低了井场周边噪声污染。

  郑国生告诉记者,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地貌类型复杂,土地、森林、水体、野生动植物、居民等环境敏感目标众多。施工中存在5项环境影响问题:对巴蜀山区地质灾害敏感区的影响;对江南水网地带河流水质的影响;对沿线植被和景观的影响;临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三废”排放污染环境。为了减少这些不利影响,指挥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优化设计施工方案。

  按照“能在山下敷设的,不上山敷设;能打洞通过的,不爬山敷设;能利用荒地的,不占用耕地”的原则,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对原线路进行了优化,山区线路由683公里减少为620公里,隧道数量由原来的24条增加到72条,巧妙地避开了重庆梁平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宜昌长阳丹水风景区、武汉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8处环境敏感区域。统计数据显示,线路的变革使隧道施工投资增加费用至少为10亿元,但全线却因此少砍伐300万棵以上的树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青山绿水。

  据了解,工程指挥部还要求将开挖隧道带来的弃渣,用土覆盖,给当地农民增加耕地;山区管道完工后,除做好地貌恢复和水土保护外,还将对管道沿线进行绿化。宜昌长江穿越位于中华鲟自然保护核心区域下游的3.5千米,为了不影响中华鲟的生长和繁殖,使隧道施工污水排放达标,施工单位在原有一个泥浆沉淀池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控制污水注入长江,经环保部门检测合格后才进行施工。

  此外,管道工程项目部还委托相关单位对管道工程环保工作进行环境监理。在全线共设噪声监测点91处,在河流穿越段(含水库、湖泊)设水质监测断面96个,大气TSP监测点44个,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监测报告结果显示,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环保措施到位,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完成了6次全线巡查监测,设置固定监测点49个,临时监测点166个,监测结果显示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7913吨,大大低于预测值每平方公里11500吨。

综合利用废弃资源

  在川气东送建设工程的推进中,指挥部和各参建单位还通过推广应用环保新技术、新方法,使污染防治水平大幅提升,并形成新的产业链条。

  在普光气田开发和净化工程中,推广应用了钻井泥浆不落地无害化处理技术。治理过程不需要添加大量固化剂,减少了固化泥浆产生量,泥浆池容积由3000立方米减少到1500立方米左右,减少了井场占地面积。随钻处理后的废水可循环利用,岩屑、碎渣、泥饼产生量减少,并达到环保标准,可进行综合利用。

  另外,川东北工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匮乏,给贮存达标固化泥浆带来难度,为实现综合利用目的,指挥部推广钻井固废烧结技术,采用砖厂炉窑对钻井固废进行烧结处理,按最大比例与页岩掺混后烧砖,有效解决了钻井固废环境污染隐患,变废为宝,并停建了普光第二固废堆放场,节约投资1000万元,为实现钻井固废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摸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在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开展中,施工单位根据指挥部要求,将生活废水依托当地处理,混凝土搅拌站设沉淀池,废水沉淀处理后排放或浇撒道路。砂石料场的水泥、砂石等散体材料采用密闭运输,加覆盖物堆放,工作区定期进行洒水降尘。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夜间作业停运。施工废料按规定收集后送至收购部门回收处置或委托当地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施工弃土、弃渣集中至弃渣场处置;施工产生的泥浆分离后进行固化处理,防渗泥浆池上覆盖40cm耕作土,恢复原有地貌。

  截止到目前,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水工保护完成混凝土32918立方米,浆砌石1805069立方米,植被恢复5986100平方米,管沟回填累计2144公里。

背景资料

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

  ● 高镍基合金油管项目

  该项目的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国超高合金油井管的技术水平,确保了我国高酸性腐蚀气田安全、高效开发。

  ● 大口径管道材料项目

  该项目的成功开发提升了我国管道建设用钢管、弯管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加快了我国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推动了民族钢铁工业的发展。

  ● 2500型压裂机组项目

  该项目的成功应用,解决了我国深层、高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题,也使江汉四机厂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增加了压裂机组市场份额。

  ● 大型硫磺回收余热锅炉项目

  该项目充分发挥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突破了众多的攻关难点,取得了重大成果,使用情况良好。

  ● HH级高抗硫井口设备项目

  该项目预计下半年能完成攻关工作。HH级井口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大大缩短了供货周期,加快油田建设的速度,降低了采购成本。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