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创新的纪录

  刘光鼎,中科院院士:

  中国石化的地质工作者不畏现实困难,完成了重大科研课题“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勘探实践,破解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这一世界级难题,发现了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这是中国海相勘探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扩展了中国油气的勘探领域。

  马永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普光地区目的层平均深度5500米,这个深度天然气勘探在国内国外是罕见的,石油地质理论一般认为,埋藏深度到3500米从理论上来说储集层质密程度加大,国外文献把它作为死亡线。

  中石化团队扎实地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不畏艰险,开展大量基础研究,包括室内、室外研究,大量模拟实验,从理论上建立自己的模式,当时预测超过3500米甚至5000米、6000米应该有相应的储集层,实际通过后期勘探现在最深的目的层在四川省元坝地区将近7000米。这些成果在国际国内交流得到大家认可和震撼。

  翟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石化在这么复杂的一个地质、地形及人文环境下能形成现在的场面确实来之不易,但也充分说明四川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

  川东北勘探工作扎实主要表现在基础地质研究、沉积相、地震处理研究以及取心及分析测试等工作。

  邱中健,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石化的同志做了两个开创性的事:一是勘探思路由寻找构造气藏到构造至岩性气藏的转变,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二是6000米以下的深层敢于去勘探。

  车长波,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副主任:  四川盆地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好的资源替代阵地,主要包括普光、元坝、通南巴以及川西等地区,资源潜力丰富,将来能较好满足川气东送的气源要求。

  李干生,中石化原副总经理:

  普光气田从2003年发现到2010年外输,只用7至8年就形成产能,开创了在这么一个深层、高含硫的碳酸盐岩气田开发的先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