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中宣部等四部门负责人就文化体制改革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周 玮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19日,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门负责人在中央外宣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文化体制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介绍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举措,并就各界关心的问题做出解答。

改革进展顺利 取得六方面成效

  在介绍文化体制改革基本情况时,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紧紧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四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目标明确、措施科学、把握平稳、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

  一是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国电影制片厂已转企改制,省、地两级电影公司和电影院转企正在积极推进。转企改制试点文艺院团已超过200家。今年年底前,出版发行业经营性单位转企工作将全面完成。

  二是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都如期或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建设预定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三是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把转企改制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涌现出北京歌华、上海文广、江苏凤凰出版传媒等大型文化骨干企业,文化领域长期存在的“小散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华谊兄弟、华强科技等一批民营、股份制文化企业富有活力。

  四是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形成了一批大型出版物发行、广电网络传输、电影发行放映企业,打破了地区封锁、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

  五是稳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文化宏观管理进一步加强。积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行政管理部门已基本实现“局社分开”“局台分开”。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目前,全国4个直辖市的全部区县、50%以上的副省级和地级市已组建综合执法机构;55.3%的副省级和地级市实现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并,建立了统一的行政责任主体,执法效率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六是努力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以企业为主体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不断缩小。

  孙志军说,从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及所取得的成效看,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文化发展的宏观体制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全新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文化产品丰富多样,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氛围日益浓厚。

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说,近年来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成效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部直属单位转企改制实现了重大突破。从2003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对6个局级事业单位进行了转企改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国有文化企业。目前,4家集团公司人员身份转换、事业编制核销,以及社保衔接等改革工作顺利结束。

  二是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全国转企改制的国有院团达到了228家,仅今年上半年新增量就达到106家。

  三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普遍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初步建立了竞争激励机制。目前,全国1400多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人数成倍增加。大多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招投标、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进程。

  四是文化综合执法改革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广东、海南、山西等8个省市基本完成了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全国50%以上的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已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广播影视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良好态势

  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广播影视改革情况。

  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积极加强广播影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在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电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力推动广播影视产业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影视产品生产日益繁荣。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及社会影视剧制作企业发展迅速;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取得明显成效;影视产品产量质量明显提升,两个效益增长较快。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态发展迅猛。一是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完成全省网络整合。二是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广播电视覆盖网。三是加快发展互联网广播影视,目前全国具备传播视听节目资质的网站有400多家。四是加快电影数字化发展,已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

  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新闻出版强国

  谈到新闻出版系统体制改革基本情况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说,近年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力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培育公共服务主体,实施系列惠民工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推动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对外贸易结构逐年改善。

  “生产规模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蒋建国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新闻出版强国。”

  围绕这一目标,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改革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加快非时政类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改革,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培育一批大型出版传媒、印刷复制、发行物流集团公司和战略投资者;进一步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包括境外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业;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新闻出版市场要素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业市场体系等。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格局;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公共服务,扩大消费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文化体制改革无先例可循 把握三原则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背后有哪些情况或者经验值得梳理和总结?

  孙志军说,文化体制改革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既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又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文化产品本身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一般产品和商品的属性。就如何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定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的部署,我们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政府主导,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由政府投资提供有关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

  二是试点先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局部试点、三年多的扩大试点,现在全面推开。先行试点主要针对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市场经济条件有一定基础的,如出版、发行、电影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市场发育程度相对不够成熟、底子比较薄弱的,像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允许其有一个过程。

  三是以人为本、政策保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注意总结和吸收其他领域和行业改革的经验,提出一系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关政策规定,基本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法”,保证职工基本利益不受到影响,确保改革的平稳推进。

目前还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

  在回答一位美国记者有关电影分级制度的问题时,赵实说,有些国家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我们也进行了大量国内外市场调研。在调研中感觉到,从理论上说,电影的分级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但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包括国外一些发达电影国家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如难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观众进入影院、网络、网吧等很多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国市场目前还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中国目前在电影管理制度上正在不断创新,加大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力度,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和管理道路。

  改革中保障院团和职工的利益,解除其后顾之忧

  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文化系统来讲,国有院团的转企改制就是中心环节。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有关院团改革的问题时,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说,国有院团是文化部系统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国有院团改革难,一是基础薄、固定资产少,二是市场意识弱,三是经营管理能力偏低,这些都使它转制为企业进入市场带来很多困难和障碍。文艺院团改革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多方面努力,从去年开始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在改革推进中,坚持以人为本,确保院团和职工的利益,使转制院团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不会低于在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以解除其后顾之忧;加强演艺资源的整合,培育了一批大型骨干演艺集团,同时积极培育现代演艺流通市场。这些措施,不仅实现了转企改制,也使转制以后的院团获得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转制以后的200多家院团创作的新节目比转制前增加了2倍,演出场次增加了3倍。

  欧阳坚说,进一步推进文艺院团改革的任务依然很重。下一步,对歌舞、杂技、曲艺、地方戏曲等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的国有文艺院团,要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力争取得新的进展。对介于公益性和经营性两者之间的文艺院团,经界定和审核,可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行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到现在为止,2400多个国有院团中完成转制的还不到10%,下一步转企改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将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引导非公有文化工作室健康发展 为新闻出版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据媒体报道,现在中国市场上不少畅销书来源于非公有文化工作室的策划。中新社记者提问,随着非公有出版发行企业逐步壮大,下一阶段会不会有更多政策对其予以扶持?

  蒋建国说,鼓励非公有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央的政策,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出版总署始终坚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目前,非公有资本在发行、印刷领域占有很大比重,在数字出版领域表现尤为活跃。非公有文化机构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对于非公有文化工作室我们提了一个原则:积极引导、择优整合、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这一原则支持和鼓励非公有文化工作室与国有出版企业进行广泛、多种形式的合作。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充分发挥非公有资本的优势,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所有文化单位都应自觉、坚决抵制“三俗”

  香港文汇报记者问:前一段时期出现一些比较低级庸俗的图书和电视节目,社会反映比较强烈,有人说这是文化体制改革造成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孙志军表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出文化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进而使文化能够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有损社会效益。在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但确实有个别企业和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其原因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二是法制不够健全,三是管理不到位,四是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予以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房、收视率、发行量是文化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重要指标,但绝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而忽视艺术品位、放弃社会责任、突破道德底线、伤害民族情感。所有文化单位,无论是事业还是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应该成为先进文化宣传的阵地,自觉地、坚决地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现象,绝不给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文化垃圾提供传播的渠道。

  票价高主要是发展不足 五方面着手实现低票价

  如何降低电影、演出票价,一直是百姓十分关注的话题。

  在回答北京商报记者关于电影和演出票价高的问题时,赵实说,近年来,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电影生产力,但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仍存在电影产业规模不够大、电影精品力作不够多,特别是电影院和银幕的数量不足的问题。“票价高,主要还是发展不足。”“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县城、乡镇的城市影院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便捷、就近地看到好电影;现在全国影院每周二实行半价制,将来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国有院线多安排一些公益场次;培育校园院线、社区院线、青少年院线、艺术院线等,采取这些措施降低票价。赵实补充说,中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现在农村地区不是票价高了,我们通过政府补贴方式,使农民群众能够一个村一个月看一场免费的公益电影,一年12场,全国有64万个行政村,需要放映770多万场电影,到今年年底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欧阳坚说,演出票价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在县城、乡镇、农村,很多商业性演出是随行就市,绝大多数都是低票价。在大中城市为什么出现演出高票价?一是精品力作制作成本偏高,二是在好的剧场演出场租很贵。欧阳坚表示,将从五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鼓励城市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区,都要建演出场地。二是对公益性、主旋律的演出,在税收上实行减免。三是公益性的演出将进一步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来降低演出成本。四是调控剧场的收费标准,降低演出成本。五是推行舞台演出院线,使一台好的节目可以在国内外若干剧场巡演,在降低票价的同时,收入也能增加,受众也会明显扩大。

  下一步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加快,一个加强”

  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抓紧抓好的重点工作。

  孙志军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三个加快,一个加强”:

  一是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努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

  二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调整资源配置,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现在国家正在研究起草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新的文化重点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提高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真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