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养儿防老”到“入保养老”
湖北:“新农保”给农民带来新希望
本报记者 魏劲松 实习生 柳 洁
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桥畈7组76岁的陈桂英老人(左二)拿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折喜笑颜开。     钟国庆摄

导  读

  “国家政策好,出台‘新农保’;财政来补贴,不用养儿能防老”,这段湖北民间的三棒鼓唱词,唱出了当地农民对“新农保”的期盼和满足。

  眼下,“新农保”的试点工作正在荆楚大地上扎实推进。在享受“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待遇后,为自己缴一份养老保险,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

  “现在,种田不交税、读书不交费、看病报药费,还能领养老保险金,这是以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湖北省安陆市李店镇紫石村60多岁的陈文祥老人如今每天心里都乐滋滋的。自今年元月起,他每月都能领到55元养老金。

  仲夏,田野叠翠。记者穿行在湖北省各“新农保”试点县市乡村,与农民们谈起刚刚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他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好。

“新农保”破冰起航

  湖北的13个县市今年正式启动了“新农保”试点。从探索“老农保”到推行“新农保”,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这里深入实践。实惠可靠、领取方便的“退休待遇”让农民乐开了怀

  邱道国是湖北安陆市李店镇紫石村村民。一大早,他就来到镇上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外出打工的儿子、媳妇咨询办“新农保”。

  “我和老伴都超过60岁了,已经领了4个月的‘新农保’养老金,每月55元,我们一共领了440元。不用跑银行,也不上城关,干部亲自送到家门口,又方便又实惠,真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能享受‘退休待遇’。” 邱道国兴奋地说,他已经动员了儿子、媳妇参保,只等他们回来就来填表办手续。

  领了一张《安陆市参保人员缴费和领取标准对应表》,邱道国仔细对比计算了半天,为儿子、媳妇选定了300元档次:一人缴纳15年共4500元,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68元,其中基础养老金7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98元。

  李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夏建军介绍说:“根据当地农村实际,安陆市的‘新农保’分成了100、200、300到1000十个档,对缴费满15年以上的,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至2元,鼓励‘长缴多得’。”

  “选哪个档的人数最多?个人需要缴纳的比例是多少?”记者问。

  “我们镇选择100这个档的最多,个人需要缴纳100元,省级和地方财政各补贴20元、10元。”夏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自己一年缴费100元(相当月缴8.3元),政府还有补贴,假定刚好缴满15年领养老金,到时每月可领取约76元(55元基础养老金再加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参保农民得到的“实惠”实实在在。

  安陆是湖北13个“新农保”试点县市之一,今年元旦正式启动这项工作。该市专门制定了“新农保”暂行办法,成立了“新农保”管理中心,公安、金融、财政、计生、残联等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密切协作,在信息采集、参保登记、基金收缴、待遇审核、特殊人群认证等方面共同为参保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从而调动了农民参保积极性。

  事实上,在这次新农保试点实施之前,湖北的一些地方也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农保”。长期从事农村社保工作的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邵汉生介绍说,由于筹资渠道单一、保障水平低,“老农保”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当时确定的缴费原则是: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但由于无法兑现集体补助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养老保险实际上成为一种自我储蓄。

  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领取计算表》计算,投保2元/月的农民交费10年后,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4.7元,对农民的养老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正因如此,湖北省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虽早,但遭到冷遇。

  “‘新农保’虽然基础养老金最低只有55元,但和‘老农保’相比,因为有了中央财政补贴,对农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邵汉生认为,有这几年地方性农保探索作基础,推行“新农保”的难度不会像“老农保”那么大,只要给农民算好明白账、长远账,让他们切实领会到早参保、多受益,农民参保的热情应该可以预见。

“不只是农民的事”

  加强基层宣传,简化参保程序,湖北“新农保”试点工作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出台一系列措施,让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一看就懂,账一算就明,激发了他们的参保热情

  从办事人员手中接过《宜都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证》,姚家店镇新河村二组老妇人李昌贵好像办完了一桩大喜事似的,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她小心翼翼地把鲜红的缴费证放进衣兜里,又在衣兜外面拍了拍,这才放心地走出镇“新农保”代办点。“您这是给自己办的保险吧?”记者与李昌贵打招呼。“我和老头子一人办了一个300标准的。”老人答。

  “参加‘新农保’合算吗?”记者问。

  老人告诉记者,“村干部说了,个人交钱,政府还要贴钱,这事肯定划算!”

  宜都市农民参保热情高,干部“到边到角”的宣传功不可没。市、乡镇、村三级干部分片包干,随身带《宜都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手册》,走村串户,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高坝洲镇大战坡村有751户村民,居住在多个自然湾,想开个参保动员会不容易,即便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会,一般性号召也不一定有效果。村党支部书记廖全意就想了个办法:村“两委”干部加上8个村民小组长共15人分片包干,几乎全村一户不落地走访了一遍。目前,大战坡村参保村民有1000余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0%。

  “新农保”惠民政策是否让农民一看就懂,账一算就明?是影响农民参保的要素之一。宜都市将农民最关注的保费核定、待遇计算等核心问题制成表格,让农民对号入座,对自己交多少钱、到时能拿多少钱等一目了然。

  为扩大“新农保”覆盖面,让农民早参保,早受益,宜都市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为年满60岁的老人办理“新农保”。这些老人在自己不交一分钱的情况下,每月可领取60元的基础养老金。

  看到老人参保后立马就拿到养老金,大家感到这是再真实不过的事情,许多人坐不住了,他们或夫妻结伴办,或父子同时办,有的乡镇代办点一天要接待参保人员数百名。

  农民参保有热情,剩下的事就是简化程序,方便农民快捷办理。宜都市在办理流程的制订上,考虑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简单明了。记者在几个乡镇办理窗口目睹了农民的办证全过程:从开核定单、缴费、开税票到领取缴费证,一共只用大约10分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办好事,还得让农民办得顺利、办得高兴!”

  和宜都一样,其他的试点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吸引鼓励农民参保。截至6月底,湖北省13个试点县(市、区)已核实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农村人口总数为69.52万人,已发放基础养老金2.92亿元;适龄参保人数347.36万人,已纳入“新农保”参保范围282.45万人,参保率达到74.6%。

  “参保不只是农民的事,更是我国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家朝着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表示,湖北的“新农保”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财政积极参与是关键。”张岱梨说,“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强调了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的重要责任,明确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原则要求,避免了“老农保”仅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央明确,“新农保”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这十二个字,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农民的收入、村集体收入、各级财政收入的状况而定的。 

  另一方面,随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近年来的不断提高,使他们基本具备了参保缴费能力,这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村养老新途径

  “新农保”覆盖面逐渐扩大,农民的养老保障方式已由传统的“养儿防老”进入社会保障新时代,养老观念也开始悄然变化。在湖北农村,“新农保”还成为年轻人送给父母的最佳“礼物”

  记者就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走访湖北各试点县市,广大村民、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最集中的回答是:“新农保”政策好,给我们农民带来尊严。“新农保”正让“养儿防老”的养老形式和养老观念悄然发生变化。

  “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如今是‘入保养老’,党和政府实施的‘新农保’政策,为像我这样年过60岁的农民解决了养老忧愁。每个月能领到100元的基础养老金,这是我们黄陂农民想也不敢想、破天荒的大事,能拿到‘退休费’了,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6月26日,家住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百花村77岁的杨腊勤老汉,领到第一笔养老金时,激动地对记者说。随着“新农保”逐渐覆盖,该区近90万农民养老保障方式从此将真正由原来传统的“养儿防老”进入社会保障新时代。

  宜都市姚家店镇黄莲头村村民刘德进,是去年3月第一批参保的农民。如今的他,每月领取养老金92元。说起参保的事,刘德进说:“我有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我参加‘新农保’并不是担心孩子将来不管我,而是怕给他们增加负担。现在竞争激烈,年轻人找工作不易,自己参保,既能解决养老之忧,也让孩子省了许多心。”

  如今,在荆楚大地,“新农保”不仅仅是老人们养老的保障,也成为年轻人送给父母的最佳“礼物”。

  “新农保”在赤壁实施后,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除了自己参加“新农保”外,还主动拿钱,为其父母办养老保险。李启东就是一个。

  一大早,李启东来到赤壁镇财经所,为岳母张殿英缴纳养老保险费。“我妻子的2个兄弟都在外地打工,我特来为岳母办理缴费手续。‘新农保’政策优惠,可以按500元标准补缴,我与几个兄弟商量了,一次性为岳母补缴14年,算是我们为老人尽一份孝心吧!”

  在湖北各“新农保”试点县市,像李启东这样以缴养老保险费的形式孝敬老人的已越来越多。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