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如何在金融调控中进一步完善信贷结构的调整,不仅是金融业面临的考验,更是企业界把握投资脉络的重要考量。
本周传出的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有关信息继续强调,下半年要坚持把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从金融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来看,央行无疑将按照年初确定的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贷款投放总量、投向和节奏。
而金融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则要求央行在继续观察和分析通货膨胀、产出、进出口、资产价格等数据变化的基础上,关注各项调控政策实施的叠加影响,使调控措施避免引起大的波动。
根据这样的安排,考虑到上半年信贷投放的情况,下半年的信贷增长幅度将继续趋缓。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发挥好信贷政策的职能作用,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积极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着力提高信贷政策导向效果。
实际上,进一步加大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力度,既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为此,应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金融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可以预见,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对金融业智慧的一种考验。因为要保持金融调控不偏离既定轨道,金融业既要发展低碳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也要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既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自主创新、社会事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严格执行差别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管理通胀预期和防范金融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金融稳定运行。
金融调控多年成功的实践表明,越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越要努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密切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变化,及早研究和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增强宏观形势分析判断的前瞻性,发挥好金融的核心作用和对经济的引导与支持作用。对此,金融机构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进一步提升责任感和紧迫感,精确定位、精心操作,力争在2010年再次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