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知识产权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访谈
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体系
———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
本报记者 刘松柏

  记者: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热捧,请问当前国内外太阳能的发展状况如何?

  许洪华:近年来,太阳能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最近5年以平均超过50%的速度增长,2008年世界光伏总装机容量创新高,达到184亿瓦,较2007年增长45%。2009年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约达100亿瓦,较2008年增长30%,打破了年初预计的国际金融危机将导致安装量减少的预测。

  从产业角度来看,2007年至2009年中国的光伏产业连续三年产量世界第一,2009年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但是从市场角度来看,西班牙、德国、美国、日本四国的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占全球装机总量的85%。我国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国,但近年来出口高达98%,严重依赖于外国市场,国内需求仅占当年产能的2%,光伏发电利用水平远远落后。

  记者:,您怎么看待光伏产业“两头在外”?

  许洪华:中国光伏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30多年来在太阳能发电重点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拥有了一些自主专利技术,但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被外国公司垄断,因此硅材料大部分来源于进口。同时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成本降不下来,产品在国内应用不足。

  当前,国外已经掌握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集成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基本成熟;商业化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硅基薄膜电池、碲化镉电池和铜铟镓硒电池已批量应用。而我国没有做好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的技术准备,在大型电站、光伏建筑和微电网等应用方向上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在技术装备和工程研究上均有待突破。

  记者:您认为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力弱的原因何在?

  许洪华:我认为创新力不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太阳能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长期发展规划,到底是主导,还是补充或者替代?只有当定位清晰后,才可以决定是否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二是国家对太阳能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还有待提高。欧美太阳能利用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政府大力扶持。三是作为技术发展和产业的技术支撑,日本、美国、德国等都建立了国家级的公共研究测试平台,开展从电池、组件到系统的全方位研究测试。而我国未建立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到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

  目前,国外一些技术领先公司在太阳能技术上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专利池,对今后我国产业的发展构成较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国家战略及长远规划、持续和足够强度的研发投入,就难以避免技术研发的功利化、短期化、零碎化倾向,我们的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就难以提高。

  记者:在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的前提下,国内光伏产业规模却取得了巨大发展,为什么?

  许洪华:国内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我想主要在于几个方面,一是利用资本市场以扩大规模和产能;二是短期内利用国外设备大批量生产;三就是机遇好,近些年国外对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呈井喷之势;四是产业链辅助设备和少量关键生产设备的国产化,降低了生产成本,采取垂直一体化的整合产业链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记者:在促进太阳能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太阳能产业的竞争力方面,您有何建议?

  许洪华:首先,应建立可预期的市场及政策。我的主要观点是:必须有一定的国内市场支撑。只有有一定的市场,才能支撑一定规模产业的发展。要启动国内市场,就必须降低成本,能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这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规模化来降低成本。其次应建立起从基础到产业的长期大力投入。第三是建立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建立行业公共研究与测试认证平台、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相应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机制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