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汽车业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自主品牌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本报记者  童 娜

  对于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目前有两点建议得到共识:一是产品要从低到高一个一个做,确保做一个成功一个。第二,就是要把学习别人的技术变成创造自己的技术,而不是把别人的产品变成自己的产品。后者容易,但不能进步,前者困难,但可以学到经验,掌握了就强大了。自主品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去赢得成功。

  7月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为期五天的首届中国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落幕。这次展览的重要意义就是在于回顾和总结我国自主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更好地向国人展示自主汽车工业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提升民族汽车品牌的影响力,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多年的发展进程浓缩在这20000平方米的展台和5天的展期中还显得远远不够,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却在这里紧密地连接了起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应当看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十年来多数是从一个个“小草房”、一片片荒地、一条条敲敲打打的老旧生产线上缓缓起步,以不同模式、不同道路去探索同一个梦想。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不易,而当前,当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兴起的机遇出现时,更多的人希望这些自主品牌的汽车能够把握机遇,做大做强;同时又能稳扎稳打,不急不躁。于是,在此次技术与产品成果展上,我们也听到了众多专家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又一次集体“把脉”。

  首先,应当看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综合竞争力逐年大幅提高。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近几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也大多已经放弃了低价低质的产品路线,转而在小车领域做精品,并积极谋求产品升级,把产品线向上延伸,这一战略转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同时他认为,我们对于自主品牌的未来要充满信心。徐长明说,所有大国市场都有自主品牌,无论发展早晚。中国拥有超大型市场,自主品牌独立生存、发展的条件不容置疑。超大型市场自主与合资品牌可以共生共赢,而且可以容纳较多厂家。

  第二,国家相关鼓励政策为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相关规划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都进行了明确的论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机遇,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钱明华处长认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2007年、2008年的市场增长率一直徘徊在24%、25%,2009年突破了30%,这是汽车行业整体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拉动作用。在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战略地位,包括新能源汽车战略,突出了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国内汽车企业抓住了机遇,特别是把握了汽车下乡,1.6L及以下乘用车车购税减半这些政策的利好,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优势。同时,他也提醒汽车企业要关注,在节能技术、法规不断加严,全球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情况之下,我国对节能汽车的补贴,对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力度很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提升节能环保技术的进程中,要更加突出技术进步,加大资源的整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真正在国际竞争中占有更高的位置。  

  第三,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最终要形成体系创新的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认为,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合资,通过引进技术,并将其消化吸收再利用,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在产品数量和品种上,基本上满足了现在的市场需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最开放、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它对于全球汽车企业而言都是最重要的增量市场。但是,对于我国自主汽车产业而言,从产品市场调研,到汽车的开发、实验,最后定型,大批量投产,我们还处在制造阶段,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完全掌握。董建平特别强调要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零部件的创新能力和整车的研发生产,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但自主整车又不像国外可以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零部件也在进行同步开发。我们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造成了体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但是技术是有承接性的,创新能力,也是在长期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不能相信抄近路,要踏踏实实地进行技术积累。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李刚处长也强调了自主品牌体系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应该具有三个环节,即原理创新、产品创新和体系创新。汽车制造企业更多地承担着把产品变成商品的重任,这就需要借鉴成熟汽车国家的经验,按照市场规律,引导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在各自的领域里进行创新,并相互传递,形成体系的合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