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居工程引领西藏农牧民走进“新农村”

  据新华社拉萨7月26日电 (颜园园 傅嘉湄) 2006年以来,西藏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使百万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发生质的改变,成为西藏“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现在走进西藏广大的农牧区,最吸引眼球的是一栋栋崭新的农家住房,它们或是独家小院,或是整齐划一连成一片。西藏的安居工程以“政府扶一点、援藏帮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农牧民群众建房成本。从普通农牧民家庭到绝对贫困户,补助标准从1万元到2.5万元不等。以“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的原则,尊重农牧民群众的选择,尊重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习惯。

  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6月底,西藏累计完成投资160.04亿元,已有126万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住房。今年西藏将一鼓作气解决剩余的近20%住房条件比较差的农牧民住房问题,确保西藏所有农牧民都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

  西藏地处地震多发区,震害频发。在实施安居工程过程中,西藏自治区再投资20亿元对全自治区农牧民已建农房实施抗震加固,并对新建安居工程同步实施抗震设防。2008年8月25日仲巴县发生6.8级地震及多次5级以上余震,但所有安居工程建设房屋均未出现问题,大大减少了地震造成的损失。

  伴随着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西藏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不断丰富。据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负责人介绍,村级组织综合场所和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到今年底西藏将实现545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综合活动场所的目标。

  2008年,自治区财政整合资金108亿元,实施农村通电、通路、通水、通讯、通邮、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六配套”建设。截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投资51.53亿元,新增安全饮水人口64.8万人,新增和改善用电人口26.6万人,51个乡镇、636个行政村通了公路,916个村通了电话,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9.2%和90.36%,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空前改善。

  项目的实施不单改善了农牧区的人居环境,更带来了农牧区整体面貌的显著改善和农牧民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重大变化。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使西藏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20%至30%,农牧民家里第一次有了单独的卧室、厨房、牲畜棚圈。通过改水、改厕、通电、通邮、建设维修乡村道路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农牧民不仅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还看上了电视,听到了广播。农牧民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农村消费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激活,一大批新家电、新家具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此外,安居工程有力带动了农牧区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劳务经济等迅速发展,各地市组织农牧民组建的砂石场、砖瓦厂、石灰厂相继投产,一大批农牧民施工队、运输队、木工队活跃在各个安居工程建设工地,极大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2009年,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0.1万人次。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农牧民的增收梦,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32元,增长了11.2%,增速居全国首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