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乡共发展 百姓得实惠
———四川成都双流县创新机制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纪实

  7月下旬,四川成都双流县彭镇羊坪村5000亩生态葡萄示范园区成串的富硒葡萄缀满枝头,来自市区的游客在葡萄园里穿梭、采摘。

  在双流县,像羊坪葡萄园这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还有10多个。这些示范园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去处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目前,双流县已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这是双流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成果。

  2003年,双流县按照成都市委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的总体要求,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着手,提出并实施了“三个集中”的发展思路,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按照“三个集中”思路,双流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县域工业企业进到“一区两园”,即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和蛟龙工业港。截至2009年年底,双流县工业集中度达66%。

  双流县鼓励农民集中居住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拆院并院”,把分散居住的农民集中在本镇场镇或中心村统一居住,集中安置小区同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与城市里的居民小区一样。 

这些鼓励政策推动双流县的城镇化率达52.65%。

  “三个集中”带动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双流县积极开展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则打开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大门,各种资本向农村涌入,农民创造财富的渠道也在家门口打开。

  双流县兴隆镇保水村村民汤炳琼,现在是兴隆镇一家名叫“玫瑰园”的农业休闲庄接待部主管。现在她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从银行卡里领取工资和奖金。她亲身经历了两年间的巨大变化,“以前我白天要下田干活,晚上回家还要养鸡喂猪。”

  在双流县,有很多人和汤炳琼一样,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成为了企业员工。

  自2008年3月以来,双流县共向全县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多万本,集体土地使用权证16万余本,房屋所有权证近19万本。截至目前,共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近2700宗,累计实现集体林权、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融资近3000万元。

  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双流县配套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初步构建起了“村两委+议事会”的村级治理新模式,创新了耕地保护机制,采用签订耕保合同、发放耕保金、成立耕保农会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耕地保护,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农村发展的步伐,提高统筹城乡发展质量。

  近年来,双流县还积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双流县广大农村,卫生室、影院、图书室应有尽有。

  走在双流县彭镇羊坪村,道路整洁。今年5月20日,双流县彭镇羊坪村村民刘远洪通过公开竞标,以17.8万元包下了羊坪村的卫生保洁和沟渠管理项目。

  目前,双流县有160多个村社将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沟渠管护、路灯维护和畜禽防疫等经营性服务项目,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向市场,实现了“政府出钱办事,公司以事竞价”的目标,既降低服务成本,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与此同时,双流县实施城市名校整合农村学校和县级医院整合带动区域卫生院行动计划,建立城乡教师、医务人员“县管校用”机制,促进城乡优秀校长、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合理流动。

  截止到目前,双流新组建教育集团3个,交流城乡校长9人、教师180余名;3个县级医院整合带动6家区域卫生院、对口帮扶10家镇卫生院,组织城市医生下乡坐诊20000余人次,培训基层医疗技术人员6000余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