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姓纪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1
凉茶:千年传承凝精华 一股清泉润心田
本报记者 胡文鹏
  采用现代工艺罐装的凉茶生产线。
  现存于上清饮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诃林”牌匾。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凉茶店。
顾客对传统凉茶非常青睐。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2006年5月20日,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申报的粤港澳21家凉茶生产企业拥有的18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及我国有关法律的永久性保护。这21家凉茶生产企业,每家拥有的历史秘方及术语均超过80年。

  “顾名思义,常常是人们认知陌生事物的一种方式。而把这种认知方式放在‘凉茶’上,则不太适宜。”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略带风趣地介绍他所钟爱的凉茶。首先凉茶不凉,凉茶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只有当其热饮才能得以最大发挥;其次,凉茶与传统意义上的茶相去甚远,它实质上是由多种中草药熬成的饮料。而广义上的凉茶,甚至还包括了龟苓膏、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

  这种特殊的“饮料”,对于粤港澳地区的群众而言,意味着一种健康、温馨、舒适的生活选择。由于岭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湿热之气郁蒸而成瘴疠,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之中逐渐发现由多种中草药组合熬成的汤汁,有“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湿”之效,历经1700多年的不断积累、探索、改进,才逐步形成了现有的凉茶体系。

应运而生惠万家

  随着凉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传统的凉茶铺也更加精致,并逐步走上了品牌加盟的路线。

  

  走在广州街头,随机询问几个广州人“请问您喝过凉茶吗”,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从小就开始喝。岭南地区的人们对凉茶的感情质朴而悠长。

  邓老凉茶总经理金伟岳对幼时喝凉茶的点点滴滴仍记忆犹新。南方每到春夏之交,阴雨连绵,如再连续数日闷热,家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即俗称的“上火”。这时,金伟岳的父母就会到附近山上采回金银花、野菊花、山枝子和一些其他不知名的草药,加上数碗清水,放在土煲中用炭火煎煮40分钟左右,凉茶就可饮用了。一般连饮三四次,上述症状就可减轻、消失。

  凉茶饮用方便,且四时可饮。春雨绵绵,湿邪困脾,运化失常,头身困重,饮凉茶清热去湿,保护脾胃;夏日骄阳,暑热致病,伤津耗液,凉茶祛暑湿,生津止渴,避免中暑、发痧;秋天干燥,燥邪为病,口干舌燥,皮肤瘙痒,饮凉茶润肺防燥;冬日大补,食用羊肉、参茸等温燥之品,饮凉茶,温补不上火。凉茶在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诞生之后,千百年来使无数人受惠于此。

  而说起凉茶,东晋名士葛洪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人物。正是由于他深厚的医学根基和拳拳爱民之心,才让凉茶配方从民间零散的摸索、积累,变得更为完善、更系统。

  岭南之地多瘴气,这样的自然环境,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这里的人民群众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抗争,积累了调理保健、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为了除湿祛热,他们在山川谷地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这些行为零散、自发,对凉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元306年,葛洪来到岭南。身处瘴疠之气盛行的地方,他开始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补病医药。葛洪所遗留下的医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以及后世岭南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得以世代相传。目前,用于制作凉茶的中草药达到了50多种,如鸡骨草、胖大海、茉莉花、山楂、甘草、莲心等。

  时至今日,潘高寿、上清饮、和其正、顺牌、致中和、陈李济、黄振龙、金葫芦等一大批凉茶品牌能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前人在整理、总结凉茶配方上的艰辛努力。

  凉茶虽然在功用上大体相同,但各个品牌的演变却各有千秋,有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广为传诵。如上清饮凉茶以诃子为主要原料,至今悬挂“诃林”的牌匾,据介绍此匾已有400余年历史。

  明朝广州光孝寺内有一水井,井水清凉、甘醇,对咽喉燥热疾病有相当的功效,不少人慕名前来饮用。后经寺内主持发现,乃井旁诃子树果实掉落井中所致。《岭南异物志》也曾有记载:“每子熟时,有佳客至,则(光孝寺)院僧煎汤以延之。”

  后来,经历代光孝寺院僧和中医师共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诃子为基础,结合各种清热解毒之草药,可供四季饮用的祛火生津药方,并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翰林、高明人区大相手书“诃林”,置于遍布诃子树的光孝寺,可见诃子和该药方在当时的盛名。

  而真正意义上的广东凉茶,创始人是王泽邦,他于1828年创立的凉茶品牌比他的名字更响亮————王老吉。出身草药医生的他,一方面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尝试,以岗梅根、金樱根等10余种山草药,配制成独家凉茶。

  早期的王老吉条件简陋,两个一人多高的大铜壶,几排青花瓷碗,一张普通的木桌,便构成了一个广州“十三行”靖远街的凉茶铺子。往来的行人、码头的搬运工、路边的车夫……形形色色的顾客因王老吉价格低廉、饮用方便争相前来。经过王泽邦一家数代人的努力,王老吉终于走出国门,远销欧美。

  随着凉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传统的凉茶铺也更加精致,并逐步走上了品牌加盟的路线。如今走在广州街头,出现频率最高的就要数各类凉茶铺了,广州人戏称“凉茶铺多过米铺”。

  在最为繁华的北京路上,一条短短50多米的街道,就有4家不同品牌的凉茶铺。10平方米的门店整洁、明亮、别致。烟熏火燎的火炉被一台冷柜、一个电饭煲取代,可以提供或冷或热的凉茶;大瓷碗则变成了简易便携的塑料杯。一个个温馨的凉茶店,为人们在闷热的盛夏去火解渴提供了绝好的场所,由此也不难看出广州人为何对凉茶情有独钟。

历经风雨现彩虹

  蕴藏着区域文化和地理元素的凉茶,在走向更为宽广的天地中,虽然有波折,但仍逐步得到了更多的认知和认可。

  

  虽然凉茶在多年实践中,早已被证明有清热解毒、去湿生津的功效,但其发展、壮大,从岭南一隅走向全国,进而走出国门的历程绝非一帆风顺,可谓欢笑与艰辛并存。

  2003年的“非典”,让“凉茶”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防治“非典”的用药目录将“广东凉茶颗粒”收录,使得凉茶的功效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从2003年至2006年,凉茶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中,2006年对于我国凉茶行业来说称得上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一年。不仅仅在于那一年,凉茶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于那一年,广东省21家凉茶生产企业的产销量突破400万吨,而当年可口可乐在我国的产销量只有317万吨。我国传统饮料也具备了与国际饮料品牌一争高下的实力。

  由于凉茶秘方及术语的传承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采取的是家族继承的方式,一般由家中长子传袭。所以,不少凉茶采用的中草药原料并没有完全公开。

  蕴藏着区域文化和地理元素的凉茶,在走向更为宽广的天地中,虽然有波折,但仍逐步得到了更多的认知和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凉茶企业勇于承担自身社会责任。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中,凉茶企业慷慨解囊的形象深入人心。猛然间,人们发现经过现代工艺改造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时俱进展新颜

  凉茶本身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有效地挖掘、传承凉茶历史与文化并很好地传播,可以与凉茶进入国际市场同步。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消费习惯变迁及销售半径扩大,凉茶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小而散的提取到现代生产线萃取、从单一饮品到五花八门的饮用方式、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凉茶及相关产业的进步只能用“飞速”来形容。

  2006年,凉茶产销量突破400万吨;2008年,凉茶产销量达到600万吨;2009年,凉茶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凉茶的产量、销量由长期徘徊于30万吨左右,到近年来的快速增长,要归功于高新科技,它让凉茶大规模量产和远距离销售成为可能。

  2009年11月,拥有4条高速灌装饮料生产线的武汉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预计年生产3000万箱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这意味着,该厂每秒钟就有近700罐凉茶走下生产线,进入市场。显然,这一高效率无法通过传统凉茶制作流程来完成,小作坊式的分散提取、分散销售或集中提取浓缩液再分散销售的方法,已然不合时宜。

  据介绍,在现代化的凉茶生产基地,一般采用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超临界萃取3种集中提取方法,这既保证了提取的效率,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中草药的相关特性,不至于影响凉茶的功效。随后,提取的浓缩液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勾兑,最终在高速灌装饮料生产线上实现罐装。

  张俊修感慨地说,凉茶生产流程的进步,给凉茶提供了快速走向全国的极大动力。全国已有各类凉茶铺2万多间,其中黄振龙、健生堂、清心堂等凉茶公司,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开设凉茶铺分别达到了2000多家、800多家和500多家。

  传统的凉茶,要么装在透明玻璃杯里,再盖上一个玻璃片,摆放在路边供顾客选取,要么装在特制的大铜壶中,待有顾客饮用时,用大瓷碗分装送到顾客手中。而今,凉茶的饮用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起来,一切都是为了更加方便、实用。

  在这个凉茶“大家庭”里,除了罐装饮品,还有含片,供顾客在旅途中使用;有胶囊,可直接服用;有冲剂,冲剂又细分为有糖和无糖两种……如此精细的包装和多样的种类,使得顾客几乎能随时随地饮用凉茶。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凉茶在功能上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不断丰富。同凉茶打交道多年,张俊修对凉茶的功能拓展十分了解。他说,凉茶在主要的“去火”功能上,又衍生出了护肝、润喉、润肺、减肥乃至美容等十多种功用。

  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进入我国市场的同时,凉茶也凭借特有功效,渐渐走出国门。其实凉茶的出口,在梁启超赴美考察所写的《新大陆游记》就有所记述:“西人有喜用华医者,故业此常足以致富。有所谓王老吉凉茶,在广东每贴铜钱二文,售诸西人或五至十元美金不等云,他可类推”。

  彼时出口的形式与规模,与目前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广东凉茶出口100多万吨,2008年,凉茶已经销售到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凉茶销售区进一步扩大。行业预计,凉茶将呈现年产量三分之一出口的态势。

  与凉茶一同走向世界的,还有凉茶文化。2009年6月,“弘扬中华文明,传承凉茶文化”凉茶文化传播全球行活动启动。凉茶本身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有效地挖掘、传承凉茶历史与文化并很好地传播,可以与凉茶进入国际市场同步。

  而今,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的凉茶,正散发着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满怀着无比的自信,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开放,将这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播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