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康合作社:
合出高效益,合出好前景
文/本报记者 王志羚

  来到绿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时,合作社正在对高位区虾塘实施标准化改造。放眼望去,连片的虾塘已铺上黑色的地膜,虾塘尽头,浅碧色的南海和低垂的浓云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已经干了三四个月了,估计到8月份就能完工。”合作社社长陈增前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改造费用每亩2万元,以后产出的效益可就大了。”

  2008年,台风“黑格比”给沙扒镇的对虾养殖户造成重创,地膜全被台风打烂,单个虾塘已无力抗灾复产。在阳西县海洋渔业局的扶持下,养殖户们联合成立了绿康合作社。随后,通过社员联合担保贷款100多万元,合作社修复了虾塘并恢复了生产。

  很快,恢复生产的社员们欣喜地发现,加入合作社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一方面,合作采购虾苗饲料比散户购买便宜不少,每亩成本可降低至少1300元。另一方面,合作社标准化养殖的对虾较散户养殖的质高效优。合作社现有虾塘2700多亩,其中80%的虾塘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养殖。统一的虾苗、饲料和药物,加上统一的技术管理,使得对虾不但质量有保证,产量也有规模。此外,合作社去年用于支援困难社员的资金就达70多万元。

  合作社每周一召开例会,38户社员悉数参加。除了社员交流养殖心得,技术人员也会发布一些重要的信息,例如天气变化、病害防治等。合作社新盖的5层办公楼里还时常举办养殖技术培训。去年,合作社招聘了3位大学生,专门从事标准化养殖的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合作社还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

  现在,绿康合作社的对虾产品注册了商标“绿康丰”。“有了品牌,每斤对虾可比原先多卖1块钱。”合作社销售经理蔡庆成告诉记者,因为对虾产品质量好、产量高,不少大公司都打电话来要求合作。“泰国一家跨国公司已经给我打了3次电话,让我们做他们的养殖基地。不过,我们还没答应。”

  “以后我们打算自己搞加工,开展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既能提高养殖对虾的附加值,又能带动社员家属就业。”陈增前补充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