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经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确看待银行再融资
王 智

  就在农业银行首次公开募股进入申购这一关键环节,中国银行2日发布公告,推出一个600亿元A+H配股方案,引发市场议论纷纷。好在很快传来中行控股股东中央汇金公司的承诺,按持股比例以现金全额认购中行配股股票,这才给市场送来一股清爽。

  没有人怀疑中行的配股计划是正常的市场融资行为,但为何投资者对银行再融资如此关注?这是因为今年上市银行再融资举措较为集中。

  在很多人的眼里,银行有这么多存款可以放贷,没有必要到市场再融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再融资行为,本质上是上市公司为了寻求发展而在资本市场谋求资金支持。对一家公司再融资行为的评判,投资者要看其再融资的目的是什么,还要看其融资的效率和效果如何。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银行宣布了再融资计划,目的都是为了补充银行资本金。与一般企业不同,银行的资本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银行获取更多利益的前提,更是银行自身和国家金融安全的保障。正因为此,国际金融界对银行资本金是否充足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尽管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普遍满足了这一要求,但一些银行还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破产倒闭,这表明仅仅满足最低标准还难以维系银行安全稳健经营,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动态的,这就要求银行应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加以调整。2009年,商业银行为了支持我国经济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大规模放贷之后,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寻求再融资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集中。 

  其实,业绩优秀的银行实施再融资,对资本市场并不会带来负面影响,相反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就在不久前,中国银行发行的400亿元可转债便获得投资者踊跃认购,申购情况刷新多项资本市场纪录。事实证明,只要对融资品种的选择、融资规模的确定、发行方案的斟酌、发行时机的寻找等仔细推敲、缜密分析,就可以减少大规模再融资对市场的影响,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当然,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还应考虑使用多种渠道。从内源融资来看,可通过留存收益等自我积累的方式补充资本,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之路。从外源融资上看,可以利用政策扶持、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上市、发行长期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我国银行业表现优异,独树一帜。相信经过此轮再融资之后,将满足未来2至3年的发展需要,奠定金融业更加繁荣的前景。对于资本市场来讲,这是最大的幸事。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