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春银和他的海蓬子
本报记者 郑 杨

  盐城市有家赫赫有名的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创办者张春银自从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新品种海水蔬菜海蓬子,便一头扎进了茫茫盐碱荒滩,用自己的激情和执著让生于北美的海蓬子在中国扎下了根。

  2000年,盐城一家企业在荒芜的滩涂上建了一个试验基地,准备种植海蓬子,但因种种原因很快就夭折了。张春银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赶去考察,一眼就相中了这种神奇作物:不同于一般的海水蔬菜,海蓬子全身都是宝,除了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可以形成油脂、饲料、板材、保健品、化妆品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张春银坚信,利用广袤的盐碱滩涂发展海蓬子产业,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和巨大的社会、生态效益,将开创现代滩涂农业新的领域。  为了种植海蓬子,张春银放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酒店餐饮事业,拿出全部积蓄接手了这家试验基地。没有料到的是,海蓬子这种“洋品种”在国内并无种植规律可循,接手基地不久,其“水土不服”的毛病就给张春银来了个“下马威”:种子价格高达3万元一公斤的北美海蓬子,在盐城的盐碱地里播下去,出芽率只有3%,而且连续3年都是如此。张春银并没有“知难而退”。没有技术,自己查阅资料;没有经验,自己泡在地里做实验。3年光阴过去,在盐城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张春银终于掌握了海蓬子在国内栽植的技术流程。海蓬子本土化难题攻克后,张春银租下了4000亩无人问津的滩涂进行种植,建成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海蓬子基地。

  此后数年,张春银的绿苑公司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逐渐完成了产业化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研发,“海水蔬菜海蓬子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化开发技术”成果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这块绿色市场蕴藏的商机大得超出你的想象。”他踌躇满志地谋划,今后将以海蓬子等海水蔬菜系列产品为主打品种,延伸产业链,继续开发海蓬子共轭亚油酸、黄酮、生物盐提取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