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沿海滩涂曾被称为“农业死海”,是农民眼中的废地。盐土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种状况————以滩涂代替耕地,以海水代替淡水,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成为沿海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条崭新之路。
盐城,历史上以“淮盐”闻名天下,而今以滩涂凸显其空间优势,成为江苏省滩涂综合开发利用的“主战场”。盐土农业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朝阳产业,在这里开展得有声有色,昔日不毛之地的盐碱滩涂,正在为盐城人民带来“黄金效益”。
昔日荒滩今朝良田
盐城大丰市盐土农业示范园区中,种植着海芦笋、三角叶滨藜等10多种海水蔬菜。这些蔬菜生长在盐碱滩涂上,用咸苦的海水直接浇灌,却有着细腻的口感和丰富均衡的营养价值。
这是全国最大的海水蔬菜生产基地。江苏晶隆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金龙,指着5000亩基地告诉记者,过去这片盐碱地种不了庄稼,一直荒着。现在,公司带着150多户农户种上海水蔬菜,亩均收益1500元左右。一家平均种20多亩,年收入能有三四万元。种上几年,板结的土壤会逐渐松化,脱盐处理后,这里就成了良田。海水蔬菜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一些酒店、宾馆,销售价每公斤达25元左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盐土农业具有不占农田,不争淡水,不施农药化肥的‘三不’特点,以安全、高品质盐生植物的产业化为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盐城市滩涂开发管理局滩涂处处长吴操说。
盐城市发改委副主任朱如万告诉记者:“滩涂最能凸现盐城的空间优势。面积大、生态优、资源多,盐城滩涂资源的这些特点,使这里成为发展盐土农业的理想基地。”
朱如万介绍,盐城市现有滩涂总面积683万亩,其中潮上带270万亩,潮间带223万亩,辐射沙洲190万亩。资源总量占全省的70%,占全国的15%。同时还在以每年2万—3万亩的速度向大海淤长,是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一块淤涨性海滨湿地,是全省最大、最具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滩涂上生物种类繁多,现有各类经济植物近700种,农作物栽培品种700—800个,各类经济动物近900种。
在盐城,滩涂上生长的“神奇”农作物数不胜数。
海蓬子、海芹菜、番杏……种类繁多的海水蔬菜,是世界上公认的无污染、纯天然绿色保健有机食品。如原产美国的三角叶滨藜,据专家测算,每人每天食用这种蔬菜150克,就可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日营养需求中的维生素C全量,在盐城滩涂上种植一茬,一个月即可上市,亩产量达250公斤以上。
耐盐甘薯等耐盐能源植物,能够满足能源工业对原料的需求。目前,利用甘薯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已趋产业化。盐城市通过与中国甘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合作,自100多份甘薯资料中筛选出3个适于盐土滩涂种植的甘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新的耐盐能源植物————海滨锦葵和菊芋也开始规模化种植,这些生物柴油原料将应用于盐城每年10万吨的无水乙醇燃料基地建设项目。
狐米草、野生大豆、栝篓、喜盐鸢尾灯……10余类耐盐特种经济作物在盐城种植,可广泛应用于饲料、医药、观赏等方面。如药用植物方面,盐城射阳药材种植场和洋马乡,已经成为目前江苏以白菊花为主的最大药材生产基地,有4000多公顷的生产规模。
盐土农业市场到底有多大?朱如万指出,盐土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括盐土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及其加工业等。每一块,都有很大的空间;每一块,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跨越研发“生命线”
虽然盐土农业前景诱人,但真正想在这贫瘠的荒滩上“掘金”可并不容易。“盐土产业的开发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吴操说。
目前,盐城市盐土农业的开发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利用本地自然植物资源进行加工,品种有紫菜、碱蓬、野生大豆等;二是从国外引进选育品种试种,已经成功试种的有北美海蓬子、海芦笋、番杏、菊芋等。无论哪种形式,要深度开发这些宝贵的资源,都必须跨越从优良品种选育、大面积种植到产品精深加工等一道又一道技术门槛。
“技术研发是盐土农业的生命线,是其产业化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吴操说。多年来,盐城市通过建设盐土农业示范基地、种质繁育基地、盐土农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企业为载体,以科研院校为依托,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盐生植物培育是盐土农业的主要环节。盐城市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培育出了多项极具生产潜力的盐生植物新品种。
大丰市的海水蔬菜生产项目,就是晶隆公司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实施的,其“耐海水蔬菜新品种选育与规模化应用技术”课题,是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主题研究的项目。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钦佩教授主持的“耐盐油料植物海滨锦葵的选育与开发研究”项目,同样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所选育的海滨锦葵有“生物柴油”之称,既可充当重要油料,又可作为动物饲料,而且花型美、花期长,可作为海岸带很好的绿化和美化植物。
深加工技术是盐土农业迈向产业化的关键。为了避免产品在市场上与“大路货”狭路相逢、激烈竞争,形成优势特色产业,盐城市加大了盐土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创新。
海蓬子的精深加工技术被许多人津津乐道。通过多年研究,盐城市开发出了海蓬子速冻蔬菜加工、AD脱水蔬菜加工、FD冷冻干燥加工等一系列工艺,研制出海蓬子面条、海蓬子饼干、海蓬子天然纤维运动饮料等系列食品,并可将海蓬子深加工成粒、粉,作为各类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化妆品、药品添加剂的提炼原料。目前,由海蓬子种籽、生物体、秸秆提制的共轭亚油酸、黄酮、生物盐和板材也进入了小试阶段。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盐城市盐土农业逐渐走上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涌现了以盐城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群体,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一些产业开始具备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如东台、大丰沿海的薄荷、留兰香,种植面积近年来一直稳定在8万—10万亩,拥有香料加工企业3家,建立了全省最大的薄荷油交易市场,香料植物的种植、加工、产品流通体系初具雏形,为滩涂耐盐香料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迈上规模化开发之路
去年6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市迎来了盐土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可以预测,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诸多发展要素正加速向沿海地区聚集,从而为滩涂开发注入强大动力。”朱如万说。
然而,对茫茫万顷的江苏沿海滩涂来说,盐土农业才刚刚破题。
吴操告诉记者,虽然盐城市盐土农业初具雏形,农林牧渔行业齐全,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但是和传统农业相比,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效益产出低等问题明显存在,盐土农业的优势还未真正发挥出来。拿海水蔬菜来讲,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只有几家,与广阔的滩涂面积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相比,现在的种植规模和加工企业数量显得很不相称。
为了加速盐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盐城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于去年专门制定了《盐城市盐土农业发展规划》。
翻开这份翔实的规划,盐城市未来盐土农业的发展布局一目了然。如盐土种植业发展确定了由海向陆“一纵三横”的布局。“一纵”是指土壤含盐量较高的新围垦区,宜发展高耐盐的海水蔬菜;“三横”是指老垦区,东台、大丰重点发展啤酒大麦、牧草,兼顾香料;射阳重点发展栽培中药材,兼顾牧草;滨海重点发展首乌等特色中药材等。到2020年,整个盐城将发展盐土种植业面积80万亩,实现总产值20亿元。
盐城的最终目标,是将其沿海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集盐土农业研发、种养、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朱如万认为,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以产业化理念走大规模开发之路。“盐土农业产品的独特性决定了盐土农业发展的独特性,具有资本投入高、科技含量高、集约程度高、经营风险高的特点。因此,必须突破小生产模式,走产业化大规模开发之路。”
他认为,一方面要着力培育盐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实施错位竞争战略,如产业化开发耐盐蔬菜,推出广受市场欢迎的新型营养和保健食品;另一方面,要加强培植一批企业主体,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企业,提高盐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同时,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利益联接模式,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