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山东临沂召开了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对县级社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决定实施网络薄弱与空白县供销合作社振兴发展计划,利用“新网工程”项目对全国700个网络薄弱与空白县进行扶持。今年6月28日至30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云南召开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曲靖经验现场会,此次现场会的召开旨在推动全系统县级社加快振兴发展,加快建立农村新型服务体系。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表示,薄弱与空白县网络恢复重建取得初步成效。2009年,总社共投入8160万元“新网工程”项目资金对158个网络薄弱与空白县进行扶持,今年计划扶持285个县,明年还将加大扶持力度。“将继续争取更多的薄弱与空白县重建扶持资金,并加强与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形成合力,加快推进薄弱与空白县的经营服务网络重建。”李成玉强调,这次会议主要是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挖掘自身潜力恢复重建、开展联合合作恢复重建、抓住帮扶机遇恢复重建等方式,加快县域经营服务网络建设。
形成四大阵容———
县域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据了解,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县域经营服务网络展示了良好的为农服务功能,其发展格局形成了四大阵容和趋势。
网络发展的龙头加快培育。各地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网络建设的突破口,利用“新网工程”项目扶持机遇,以资源整合为手段,采取改造重组、联合、兼并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带动网络和经营业务的恢复与拓展。目前,县级社已发展日用品连锁企业2252个,农资连锁企业1821个。
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发展战略,在城区发展百货业态、超市或社区店,在乡镇建设直营店或加盟店,在村庄发展便民店,构建县乡村三级现代网络体系。全系统已发展各类连锁、配送网点57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46.4万个,覆盖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坚持“一网多用”,不断丰富网络承载功能,逐步向家电、图书、医药等领域发展;坚持“双向流通”,开辟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入“新网工程”的便捷通道,推进农产品进城入市,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专业合作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一是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09年底,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4.7万个,同比增长31%,入社农户969.8万户,同比增长14%。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注重品牌化建设,全系统已有4000多家专业合作社纳入“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注册合作社产品商标2300多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2400多项;注重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上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向下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及批发市场对接,拓宽产品销路,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社开始组建自己的加工企业和营销网络。多数专业合作社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三是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系统平均每个专业合作社的入社农户达207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协会),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全系统已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组织100多家。四是新型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全系统50%的县级社牵头组建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协会),河北152个县级社有149个成立了农合会,黑龙江68个县级社有67个成立了农合会。
农村综合服务功能稳步拓展。适应农村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各地依托基层社和乡村农资、日用品经营网点,拓展经营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发展了21万家综合服务社(中心),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社会化服务。从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农业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到信息收集发布和产品市场开拓等生产服务;从健身广场、卫生服务站、农家书屋、幼儿园,到洗浴室以及保险、邮政、通讯业务代办点等实用的生活服务,几乎囊括了农民生产经营和农民社区生活所需的全部。
实施五大举措———
促县级网络振兴发展
在6月30日结束的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曲靖经验现场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战略措施以加快县域经营网络建设:
加强标准和规范建设,提升网络发展水平。在县域经营服务网点的改造和网络的建设上,实行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形象设计、统一的服务规范等,确保建设与运营的质量和标准。在供销合作社的各类经营服务网点,规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统一标识,打造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形象,扩大供销合作社的品牌价值和社会认知度。要着重加强县级配送中心和乡村两级连锁网点建设,不断强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县有配送中心、乡有中心超市、村有便民店的县乡村三级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发展支撑。实施整合重组、联合、兼并、破产等分类改革,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点突破,着力在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优势领域,加快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立足当地农业特色资源,建立农产品市场及精深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化经营。要大力开拓经营服务领域,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农民需要的家电、药品、种子、农机具、建材以及农村信用担保等经营业务,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挥社有企业、基层社、经营网络等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做到数量上有大的提升。支持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搞好农产品营销,带动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和产品加工等服务,推动专业合作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继续鼓励和扶持资金互助社、消费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合作组织。积极牵头组建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社等,在更广的层面上为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提供产品市场开拓、技术培训、资金借贷、政策协调等服务。
拓展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依托基层经营服务资源,采取自建、与村委会和社会力量共建等方式,加快发展综合服务社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搞好农资、日用品经营基础上,顺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积极开展测土配方供肥、农产品购销、农业技术咨询与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主动联合有关部门和组织,加快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服务。
加强对县级社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快建立健全总社、省社、市社三级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同支持县级社发展的合力。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与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形成支持县级社发展的长效机制。县级社要强化经济组织的属性,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形成自我滚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