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央企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6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案例中钢集团战略转型:
从传统商贸型企业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中钢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源开发,构建起了“中钢矿业、中钢碳素、中钢耐火、中钢铁合金、中钢装备制造”五大产业运作的格局。

  有一家企业,尽管不生产一吨钢,但却是钢铁企业离不开的合作伙伴。2003年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这家企业就是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钢集团实现了由传统商贸型企业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成功战略转型,在此过程中,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

  中钢集团前身是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成立于1993年,最初是由原先属于冶金部的4家贸易公司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以后国家又将原冶金系统十多家企事业单位陆续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归入中钢集团,从而使中钢集团成为一家拥有76家二级公司、业务繁杂的集团公司。2003年以前,集团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在传统商贸型企业中没有特别的优势。

  2004年,集团开始了转型发展。中钢集团认真梳理自己的优势:在海外拥有矿产资源基地;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物流服务系统;所属科技企业有较强科技研发实力;具备工程项目总承包和综合配套能力,拥有国际招标和投资评估咨询机构。这些业务看似杂乱,实际已经初步形成了围绕钢铁生产企业提供上下游综合配套服务的基本格局。看准钢铁工业给钢铁服务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中钢集团实现打通钢铁上下游产业链的目标,进而建立起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中钢集团重新将自己定位为: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于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这明确了中钢集团将由一个传统的商贸企业转变为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全、深、精的生产性服务企业。

  为了实现总体战略转型,中钢集团具体实施了四大战略,即专业化、国际化、实体化、信息化。使内部分工专业化、专业化分工与协同经营有机结合,加强向实业延伸,推动了管理职能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完善,拓展了企业国际化的布局。

  中钢集团的企业形态传统上属商贸企业,以国内外贸易为主,实业基础较弱。为了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完善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功能,中钢集团2005年以来通过收购兼并、资源开发,构建起了“中钢矿业、中钢碳素、中钢耐火、中钢铁合金、中钢装备制造”五大产业运作的格局,在为钢铁生产服务的矿产资源、碳素、耐火材料、铁合金、装备制造领域,实现国内领先的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能力。

  在此过程中,通过重组关键企业,中钢集团也促进了我国钢铁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碳素、耐火、铁合金3个产业均存在能耗高、污染重、集中度低、竞争力弱的问题。中钢集团在将原吉林碳素厂、洛阳耐火材料厂、吉林铁合金厂、邢台机械轧辊厂、西冶、衡冶、吉林机电厂、广西八一铁合金等8家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老牌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在完成重组的同时,利用自身的资金、管理、人才、营销网络等优势,对这些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钢铁行业的优化升级。生产企业的加入为集团提供了利润增长点,使集团实力大大增强。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钢集团不仅通过有力措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还发挥自身优势为缺少科技支撑的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帮助众多中小企业度过危机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文/肖 黎 

  点评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它具有知识性、创新性、专业性、国际性、协同性特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中钢集团将自己定位为钢铁业综合生产性服务商,旨在促进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体现了中钢集团为建设“工业强国”贡献自己力量的国有企业使命感,通过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肖 黎)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