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汽车业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企观察
打造中国汽车的国际品牌

  华晨汽车通过品牌创新,持续强化“品质先、方敢天下先”的品质管理理念,打造以“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汽车为核心的品牌平台;通过研发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以产能为基础的产品平台;通过资本创新,优化、深化资本运作,构建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从此实现了资本、研发和品牌的良性互动。

  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对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任重而道远。

  日前,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祁玉民荣获由《中国汽车报》评选的“年度自主品牌企业总裁”大奖。祁玉民推动曾陷入困境的华晨汽车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高速增长,引发了行业对“华晨模式”的热烈探讨。

  作为辽宁省重点汽车企业,目前,华晨汽车周围聚集起226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有13万人因华晨汽车有了就业机会。3.5万名华晨员工也从中受益,尤其是一线员工的薪金得到了较大提高。

  在此基础上,华晨汽车正式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两步走、翻两番”的战略,力争2010年实现整车产销50万辆、发动机50万台、整车出口5万台、销售收入600亿元以上、利税60亿元以上的目标。

  数据显示,2009年,华晨汽车集团销售整车34.8万辆,同比增长22.1%;实现销售收入476亿元,上缴利税51.7亿元,同比增长31.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开局4年来,华晨一直保持国内汽车行业企业综合排名前10名。今年一季度,华晨汽车销售整车11.8万辆,同比增长65.4%。事实证明,华晨汽车按照祁玉民的设想,仅用5年时间,一跃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主力军,中华轿车走出国门,金杯稳居中国轻客品牌第一位。

  祁玉民在着手打造华晨蓝图的过程中,把品牌、研发和资本三大要素融会贯通,为华晨汽车构建起一个以“华晨模式”为基础的发展平台。

  从成立时起就高举发展高品质自主品牌汽车大旗的华晨汽车,长期坚持利用资本杠杆进行融资。创业之初,通过国内外两个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了金融对产业的直接拉动。让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低成本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2009年,祁玉民带领集团及香港上市公司领导团队,在资本市场上抢抓时机,使华晨汽车的国有资产增值与投资收益达到56亿港元,国有控股地位更加巩固,极大鼓舞了资本市场对华晨汽车的信心。祁玉民表示,把亏损4年的中华业务放到集团经营,就是为了集中精力用3年时间把中国轿车做强、做大、做优,使其扭亏为盈。同时,通过这种运作,有效减持了中华轿车前期形成的非正常成本15亿元。每辆车降低2000余元成本,不仅优化了上市公司资产结构,更为进一步资本运作打下了基础。

  坚持“同步技术、同步开发、同步世界”的研发理念,华晨汽车与国际知名汽车设计公司通过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华晨汽车加快自主发展,2007年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代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改写了我国中高级轿车有车无“芯”的历史。  

  祁玉民和他的团队在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同时,正拿出更多精力筹划华晨汽车“十二五”“两步走,翻两番”的战略规划。第一阶段,华晨汽车力争尽快将整车销售从50万辆提升到100万辆;第二阶段,到2015年,整车产销200万辆,实现又一个翻番目标。为此,华晨汽车已经规划、启动了包括华晨宝马一期扩能和二期扩建项目、中华A级车项目以及涵盖轻型客车、轻卡、微面等各产品线的众多项目。

  祁玉民表示:“华晨不会止步于取得的成绩,必须尽早谋划十二五规划”。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核心问题是深化改革,清理多年积弊,为华晨下一个5年打下良好的体制基础。         文/本报记者 李铁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