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重组不到3个月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销售收入下降。面对严峻形势,中航工业党组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挑战,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910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利润近100亿元,同比增长32.2%。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
记者: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航工业的产品出口受到影响,但2009年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这样的成绩是怎样取得的?
林左鸣:中航工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局面下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始终把转变发展方式放在战略优先地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重组后,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企,肩负起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加快“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加快由“资产、管理、技术”老“三位一体”,向“品牌价值的塑造、商业模式的创新、集成网络的构建”新“三位一体”的转变,加速“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树雄心、立壮志,造魂魄、强能力,到2020年挑战收入1万亿元的目标,不断提升软实力,快速扩大国际影响力。在这一战略引领下,集团公司锐意改革,利用集团重组整合的契机,再造了航空工业的管理组织架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重新构建了母子公司和事业部制的管理体制。这次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集团公司党组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抓改革 调结构 保增长 促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着力促进集团转变发展方式。2009年7月,中航工业首次跻身于世界500强。
记者:中航工业提出要实现产业全价值链发展,怎样理解全价值链发展?
林左鸣:中航工业明确在确保军品任务,以航空为本的基础上,要面向市场强力推进产业发展,要全价值链发展集团公司产业,统筹航空与非航空产业发展。我们在航空高科技产业投入相当大,取得的成果如果不能快速转移辐射到其他领域,就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仅守在航空领域,竞争力会大打折扣,很难实现商业成功。我们讲集团公司产业全价值链发展,统筹航空与非航空产业发展,关键是要做大做强,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即在航空领域做强,同时利用品牌效应把技术核心竞争力向全价值链延伸,向相关资产领域辐射,把技术转移到非航空领域,不断做大,形成新的支撑点。世界航空工业大型企业在其华丽光鲜的航空主业背后,都有同样强大但却并非默默无闻的非航空民品产业的强力支撑。对这些航空巨头而言,非航空民品产业已成为他们庞大躯体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记者:能具体谈一下这种全价值链发展给集团公司带来的转变吗?
林左鸣:以我们的机电板块为例,集团旗下的金城牌摩托车一直以来出口国际市场,出口量连续多年排名国内第一。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额急剧下降。当时,我们可以选择降低成本,将生产线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或者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设计更新型的摩托车。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必须迅速调头转型培养新的优势产品。我们注意到,国内小型特种车辆企业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有大企业的支撑,而特种车辆是中航工业战略规划重点发展的领域,我们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于是,我们不但开发产品,还连续并购了几个企业,形成了产业规模。特种车辆去年的销售收入超过摩托车萎缩的部分,已经达到23亿元的规模。这也是我们根据市场变化,依托核心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企业产业链条的一个典型案例。
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采取适度多元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当然,适度多元必须要有共生的技术基础,有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会让企业从一个领域很快的调整到另一个领域。进一步看,中航工业必须改变过去“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局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大走向世界的力度和融入市场的深度,积极谋求更好更快地发展。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在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2009年,中航工业全年完成11个并购项目,其中中航工业西飞公司收购奥地利知名复合材料企业FACC公司,是中国企业在中欧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并购。
记者:为实现战略目标,中航工业下一步需要做怎样的努力?
林左鸣:与军品和航空产品相比,中航工业的非航空民品产业较落后。发展非航空产业,可以应用航空产业的技术积累、品牌价值、生产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并对航空产业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支持。
我认为,品牌价值、商业模式和集成网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当前,中航工业站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认真审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提出了努力实现由“资金、技术、管理”老“三位一体”向“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三位一体”的跨越目标,以此打造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