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什么,怎么转,中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来福建省考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五个着力”的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责任感,紧密结合福建省实际,坚持辩证思维,统筹兼顾,遵循规律,把握关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新跨越。
一是加快调整优化结构,着力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和难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要从解决对经济发展全局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扩大内需中实现转变。福建经济外向度高,在稳定拓展外需的同时,要着力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不仅有利于平衡内外需结构,而且有利于改善投资与消费、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结构。要逐步提高居民消费占内需的比重,发挥消费对优化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从福建省的实际看,既要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扩大增量,优化存量,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又要优化投资结构,把投资的重点转到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上来,最大限度发挥投资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在推进产业升级中实现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发展现代工业,提升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着眼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突出总量扩大和层次提升,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海洋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在强化自主创新中实现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要加快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构筑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产业,打造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进新产品新项目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向产业聚集。充分发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各类科研中心基地等平台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举措,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切实用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和资源。当前福建发展面临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增强机遇意识,乘势而上,努力把对台、生态、港口等优势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力量,这是福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依托。进一步深化闽台经贸合作。闽台经贸尤其是产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经贸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我省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拓展台湾经济发展空间,实现双赢。借助两岸和平发展大势,认真落实好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的要求,坚持先人一步走在前,大胆探索敢突破,率先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实行更加特殊的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措施,推动闽台经贸合作更加便利、产业对接更加深入。创新平潭岛开放开发新机制和两岸合作新模式,推动平潭岛开放开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加快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构筑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前沿平台,在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中提高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要加大低碳、环保、节能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抓住低碳发展模式带来的发展机遇,多上生态的、环保的、绿色的项目,努力构建低碳、环保、节能的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绿化。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生产、生活系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福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突出发挥港口的综合通道作用。福建海岸线长,港口资源丰富。要加快推进全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加快临港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形成若干个产业整体水平较高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经济密集区。大力建设面向世界、服务中西部发展的海峡西岸港口群,发挥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作用,不断拓展福建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
三是扎实推进民生工作,持续拓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和空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了,既有利于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壮大中心城市,增强带动、辐射力。充分发挥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的双向带动作用,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加快推进我省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推动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加强引导,推动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促进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山海在互动联动中实现共赢发展。继续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海岛、水库库区的投入,帮助欠发达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做好民生改善工作。立足实际,突出实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扎实推进教育、文化、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工作。进一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和困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继续加快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和活力。福建是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对外开放先行省,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消除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发展软环境。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挥市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厦门特区和其他各类园区、实验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拓宽民间资金的投资领域,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大力培育各类创业主体,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是福建的发展优势、特色和支撑。要把开放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方式转变。要切实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国际竞争和合作,力争在世界新一轮产业调整中赢得先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注重引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导外资投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和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外贸进出口规模和结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让对外开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