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的“田秀才”进村入户
瞿长福

  握着科技手,跟着市场走。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庄稼人增产增收的一个“诀窍”。靠着科技这只手,许多农产品产量提高了、质量提高了、农民种地收入也增加了。一句话,科技正在成为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而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更迫切、更现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很有成效的办法,通过培养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的方式来引导农民科学种地。这些农科人员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田秀才”。

  于是,我们看见,在广袤的田野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田秀才”的身影。这些“田秀才”成天活跃在田间地头,与种地拔草的农民们像邻居、亲戚一样地熟络,下地进屋毫不生分,选哪样种子好一些呀、什么时候该施肥呀、什么时候该催芽啦、小麦叶子怎么黄啦,等等,随时随地问,随时随地答,有问题当场解决。现场找不到“田秀才”也不要紧,打个电话,快的十分钟,最晚隔天也能来人解决。农民说,“田秀才”种田实用。

  “田秀才”实用在哪里?除了离农民近,农民找起来方便,更重要的是,“田秀才”教的都是良种良法一类的实用技术,不需要多么高深,农民一听就会,照着做就行。安徽省农委总结这两年科技增产的经验时就说,农业科技离农民并不远,很多时候就是落实,就是把已经成熟但没有坚持下来的良种良法落实到位就行。这一总结,算是找到了农技推广的“捷径”,也找到了“田秀才”走俏的答案。

  “田秀才”成为农民种地的“高参”,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农村人才不足的矛盾,是农业科技推广不可缺少的推手。不过,要让更多的“田秀才”更好地进村入户,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对农科人员的培训,还需要从经营机制、赢利模式、组织方式上进行探索改革,在“田秀才”与农民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田秀才”在服务农民、普及农科中发挥更大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