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银行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实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控
赵晓强

  在银监会4月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上,银监会提出明确要求,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工作。随着银监会相关要求的提出,银行业加大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排查。

  政府融资平台之所以受到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的巨量信贷投放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一个活跃的投资主体。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迅猛增长。在信贷高速投放中,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成为最为活跃、最为引人注目、同时也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快速增长,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以及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也引起人们的关心。银监会也提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的相关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做好“解包还原”工作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包括地方政府组建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类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划拨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尽管如此,审计、财政、银监系统目前对政府融资平台定义并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决定,有的将投向市政、园区、土地储备类平台贷款划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的也将投向交通、铁路等投放主体的贷款认定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二是区别对待各层级政府融资平台。对于省级、地市级以及县级政府融资平台,银行的风险认定不同。对于省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融资平台,由于政府财力较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规范、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好等原因,政府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都很强,银行的风险也相对较小。而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方政府财力薄弱、贷款抵质押物缺乏,管理不规范或政府财政信息不透明的融资平台,银行的风险管理面临挑战。有关专家表示,银行对于具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经济可持续、抵(质)押品完备且手续齐全的贷款,应按商业化原则继续予以信贷支持;对于缺乏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不足的贷款,应积极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确保还款有保障;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投向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要下决心采取多种措施尽早回收。专家提醒,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抵押物是土地,还款来源主要是土地收益,因此要重视土地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三是要辩证看待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投融资平台通过大规模融资并推动城市化建设,为中国应对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地区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对城市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推进,打造“城市名片”,对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改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有风险隐患的政府融资平台,银行应当推出更为审慎的风险管理举措,严格控制发放打捆贷款,重点跟踪不同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借此把握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和贷款风险。

  扎实做好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控工作不仅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还有利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真正将贷款用到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和领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