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与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线写真
在和谐共建中编织协作共赢纽带
———江苏昆山法院与地方政府和谐共建纪实
  昆山法院巡回法庭正在周市镇东明村开庭。     苏 昆摄

  和谐共建如同一条协作共赢的纽带,使人民法院、行政机关和基层组织紧密相联,合力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完善。 

  4月1日,记者来到昆山市新镇办事处康泾湾社区居委会采访,居委会主任杨宝安讲的一个事例让记者很是好奇:一次平常的电话邀约如何在短时间内使一起连环纠纷消除于无形的呢?

  时间回到半个多月前,3月11日,康泾湾社区的联系法官、民一庭副庭长倪厚淳接到居委会主任杨宝安打来的求助电话,希望倪法官尽快协助解决社区内一桩纠纷。第二天下午,倪法官便来到了社区。原来,社区内的昆山花园于2009年11月更换了物业公司,由于前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共用同一账户,导致未及时审计的部分费用无法按比例支付,同时新物业公司进驻后与原物业公司在办理费用移交手续时又发生矛盾,最终引发了业委会和新旧物业公司三者之间的连环纠纷。

  3月15日和23日,倪法官又先后两次在居委会的和谐共建工作室,召集三方代表,在找准症结的基础上释明法律,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促使三方就约定审计、分期付款、配合催缴等达成一致,成功避免了一触即发的连环诉讼。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4月起,昆山法院就先后与周市镇等四个乡镇和一个街道结对共建,通过组织座谈、巡回审判、走访企业、法制讲座等形式,将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积极探索促进乡镇法治建设与破解案多人少难题的双赢之路。

  两年来,随着和谐共建的深入推进,其把矛盾发现在苗头、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获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基层组织都像康泾湾社区一样,从被动接受司法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寻求法律支持。据统计,两年来共有149名法官深入村企社区,开展巡回审判168次、法制讲座29次,接受812名群众的法律咨询,提出司法建议18件次。

  “昆山法院与我们‘共建’,不仅仅局限于帮助解决纠纷上,更体现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上。”周市镇党委书记夏小良说。

  永丰余纸业(昆山)有限公司是落户昆山市周市镇的一家大型知名台资企业,近年来涉及经济纠纷多达12件。考虑到企业的良好运作对镇区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镇里在收到企业急需法律指导的讯息后,便立刻与结对部门———法院民二庭取得联系。

  2010年4月1日,庭长金李淮带领两名法官一同回访永丰余公司,并送上了一份长达6页的公司涉诉案件专项报告,具体分析了诉讼成因和败诉原因,并就企业如何弥补制度漏洞、降低经营风险等,提出了妥善保管合同文本、明确业务人员授权范围等8条司法建议,细致高效的法律服务让企业负责人和镇领导感到很“解渴”。

  如今,深入推进和谐共建已经成为昆山法院的系统工程,每个业务部门都立足审判实际,在村企社区建立了一至三个共建联系点。和谐共建给地区带来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等诸多裨益,共建地区的党委政府从最初的配合支持逐步走向主动参与,除了与法院加强沟通协作外,都把和谐共建作为创新管理机制的自觉要求和首要选择,纷纷将其纳入日常议程,列为考核专项,而企业、农村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则通过法律资源和行政推动的双重助力,在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的稳定环境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今年以来,昆山法院新收各类案件5088件,比2009年同期下降近13个百分点,其中受理涉及五个共建地区的案件278件,同比下降29.6%,协助共建地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近200件。

  作为“2009年度昆山市普法创新奖”,一组组生动的数据让和谐共建这项法治创举名副其实。昆山法院院长周健生总结说:“从坐堂问案到亲民解忧,从实现能动司法到各界主动参与,共建不但拉近了法院和群众的距离,更使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成为共识,让社会和谐稳定得到根本性保障。”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