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住扩大消费新商机·企业调查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
—武汉中百搞活农产品流通追踪记
文/本报记者 郑明桥
  武汉中百仓储“农改超”沙湖店,顾客正在挑选新鲜蔬菜。         本报记者 郑明桥摄摄

  编者按 2010年,在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国家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热点消费,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围绕这条主线,我们特别选取了城市消费、农村消费、换代消费、网上消费、绿色消费等方面有代表的典型企业,派出记者探访企业紧抓商机赢得发展的新举措,喜看市场繁荣亮点纷呈的新景象,自即日起推出“抓住扩大消费新商机·企业调查”系列报道。

市场镜像

  4月12日,早上7点,湖北武汉中百仓储丁字桥店刚刚开门,数十名顾客蜂拥而至,准备挑选最新鲜的蔬菜。

  一天前,这些新鲜蔬菜还长在武汉周边城市的大棚里,得益于武汉中百推行的“农超对接”,它们在采摘收集后的十多个小时里,便进入了武汉市民的“菜篮子”,其价格更是明显低于周边的农贸市场。

  4月12日下午,武汉的风刮在脸上依然生疼,刘学清跟乡亲们已经钻进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什湖蔬菜基地的大棚里,采摘白菜薹、芹菜等近20个品种的有机蔬菜。

  随后,这些蔬菜被送往中百仓储的加工车间,进行筛选、清洗、过秤、套保鲜膜、包装。夜间,净菜被配送到中百仓储在武汉的100多家门店,等待第二天早上开门纳客。蔬菜由田间地头到菜篮子的整个过程,不到12个小时。

  刘学清原籍湖北仙桃,是武汉什湖蔬菜基地的蔬菜种植户。1988年,为保证武汉市民的“菜篮子”,他与来自6省40多个县市的农户一起来到了永丰乡什湖,在这片1600多亩的芦苇地里“开荒”。

  刘学清对记者说,尽管有技术,菜品质量也高,但由于种植品种和销路存在问题,什湖363户农民一直没有真正富起来。

  2004年,中百集团的快生菜订单下到了什湖蔬菜基地。刘学清说,“因为种的菜都能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很多人还买了小车。”据介绍,2009年什湖蔬菜基地的蔬菜80%以上都直接销往了超市,总产值超过1200万元。

  与中百的6年合作,刘学清认为收获最大的是,基地种植的蔬菜有了稳定的销路和收益,农民只需要按照与中百一起制定的种植计划,专心种好蔬菜就行。

  武汉中百“农超对接”的推进,也让企业在农产品采购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中百生鲜买手唐超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只需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代理商将商品送上门来。“现在,我们要深入农村,除了采购农产品,还要对农户进行基础培训,甚至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开发票。”

  “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武汉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样既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也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

  10年前,武汉中百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源头采购”,集团负责人亲自带队到田间地头收菜,搜罗风味小吃。由此,“菜采田头,瓜采地头,果采山头”成为中百铁打不动的采购标准,“农超对接”初具雏形。

  武汉中百2008年至今,共销售标准化示范园区农产品逾千万元,采购数量达7000余吨,采购范围和品种遍及武汉市内主要标准化示范区,推进了大面积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这证明,中百采用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获得了成功。”程军总结。

  2000年,程军动员湖北一些地市向中百推荐农产大户。他把这些农产大户请到武汉逛超市,对中百仓储的管理、销售、收货进行了解,然后洽谈合作,使农户和超市直接对接———这是中百“公司+农户”模式的雏形。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一种新的农产品采购模式。”程军表示,“以前,我们直接下地头采购,看农户有什么,哪些东西可以卖。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根据市场需求,什么卖得火,我们就让农户种什么。”

  在中百改变农产品采购模式的过程中,武汉兰氏蔬菜有限公司董事长兰桂娥异军突起,成为“公司+基地”模式的受益者。

  11年前,兰桂娥创办将军路兰氏蔬菜配送中心,为中百仓储配送新鲜蔬菜。该中心从最初每天配送100公斤,发展到现在日均配送7.5万公斤。2006年,新成立的武汉兰氏蔬菜有限公司已成为武汉市蔬菜种植、配送及“菜篮子”工程的龙头企业。

  “对于中百来说,农产品直接进超市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链条。”程军一脸微笑,“我们更多的举措要体现在进一步创新上。”

  程军所说的“进一步创新”,是其现在正做得风生水起的“农改超”、“农加超”新超市模式。

  2004年,中百仓储试水“农改超”,对武昌区水果湖菜市场进行改造,投入运营后,以其独特的购物环境,成为全国菜市场的样板工程,年营业额逾亿元。

  而2008年11月底开业的中百仓储沙湖店,则更让记者惊讶。这家超市环境可与中百仓储大超市媲美,但经营者和集贸市场一样,各卖各的,见不到超市里常见的收银台。更让人意外的是,市场里的菜品价格,甚至比集贸市场还便宜。

  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给这家店取名“农+超”,称其为“农改超”的升级版。为开这家店,他们将路边摆摊的菜贩子请进店,并为其配备了排水系统、灯光设施。

  “以往的`农改超',是我们直接经营,现在这种模式,我们只负责管理,商贩们自己经营。”沙湖店店长吴波称,因为条件优惠,他们对进场经营的小贩要求也不低,不仅要求证照齐全,不做“秤上文章”,并且每天将蔬菜检验报告公布于众。

  据介绍,2009年中百加快了此类“农+超”模式的发展速度。眼下,已有十多家菜市场改造并投入运营,中百的创新还在不断进行中。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