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0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进一步增强主动性、紧迫感和责任感
———写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身边事说起”系列深度报道告一段落之际
本报评论员

  2月下旬以来,本报陆续刊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身边事说起”系列深度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今天,在刊出第22篇后,“再识”系列深度报道暂时告一段落。这期间,编辑部收到、接到许多读者来信来电,大家反映,通过这组系列深度报道,进一步深化了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认知身边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进一步增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性、紧迫感和责任感。读者普遍认为,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这组报道让我们从“再识”中看到,寻常的一滴水、一亩地、一棵树、一车煤、一升油等等,在资源环境的压力下已逐渐变得不再寻常,这既显示我国长期形成的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也提醒我们只有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工作,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在经济长远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这组报道让我们从“再识”中看到,常见的一尺布、一盏灯、一张纸、一袋水泥、一台电脑、一辆汽车、一公里路等等,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已呈现出新的内质和新的形态,这既证实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由粗放向集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提醒我们,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和经济技术竞争中不断赢得主动。

  通过“再识”这些身边的事物,将使我们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更深刻地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夯实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不断提高指导科学发展的实践能力,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目前,针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新环境和全球需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许多国家都在着手制定新的战略规划,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力求抢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市场制高点。这些情况,都对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可喜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转变的步伐还跟不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还在于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转变尚不到位,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够强烈。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密切结合工作实际,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落到实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关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事关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事关全社会每一个成员,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共同承担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责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落实,同心携手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