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世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5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博来了,我心飞翔
本报记者 沈则瑾

4月30日 星期五 多云

  明天,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园。站在世博园区,看千姿百态的场馆静静伫立,看工作人员进行最后的准备,我心中充满期盼与喜悦,我的心在欢呼:世博,真的来了!

  我从上海申办世博会就开始采访,却直到近日才迷上摄影。镜头里的世博园区美轮美奂。我后悔没有早些拿起相机,记录下上海10年艰辛的申博、筹博路,尽管这些记忆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忘不了世博演艺中心开工的日子。2007年12月30日,我在现场采访总设计师汪孝安,不时有人过来与他研究工作,采访被多次打断,他抱歉说时间太紧,一刻也不能耽误。演艺中心后来更名为世博文化中心,从设计投标到最终建成花了短短两年零三个月,成为世博会“一轴四馆”五个永久性建筑中设计及施工时间最短的一个项目。

  我记得民营企业联合馆宣布集体亮相世博会的那一天。2009年6月8日,我问牵头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能否按时建成民营企业联合馆,他自信地回答:速度对民营企业从来都不是问题。果然,短短半年,“活力矩阵”民企馆主体建筑就如期竣工了。

  我记得去年夏天采访上海企业联合馆总制作人施德容的情形。从他口中,我第一次听说这幢生态建筑在屋顶上布置2200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屏。这两天在园区见识了这项太阳能发电新技术。据悉,该技术已获国家专利,并在世博会开幕前进入产业化应用。

  我还记得一位专家说过,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环保节能低碳科技成果,整个世博园区已成为一个“低碳环保示范区”,而在这个科技创新竞技场中,中国企业表现不俗令人期待。

  4月11日,在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上汽集团推出了概念车“叶子”,车顶一片巨型高效光电转换器“绿叶”,不仅“零排放”,还实现了“负排放”。在接下来的184天里,上汽集团的新能源公交车将在世博园区大展身手。

  一个个难忘的记忆,在我脑海中萦绕,展现着世博无限的魅力:尽情展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极大带动明日科技创新的加速。而世博园区里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将对年轻一代产生积极影响,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崇尚创造的勇气。

  世博,让生活更美好。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